文/ 珠峰
来源:现代物流报
“关税风暴”后,美国贸易传来危险信号。
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对比2025年3月24~31日与随后一周(4月1日—8日)的数据,全部的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大幅下跌49%,美国整体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64%。
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长1.3%。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发布会上表示。
外部环境变数加大,如何构建安全和韧性的供应链?
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
美国近期推出的贸易政策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着力扩大内需,对缓解外需下滑对出口行业乃至安全供应链的构建至关重要。
在海南举行的第五届消博会上,中国华南英国商会主席马克·柯雷顿称,中国充满活力的消费领域仍然蕴藏着巨大的资本、潜在的销售规模以及尚未开发的市场份额。
2024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达到48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可谓一片蓝海。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部分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我国这个数据则是44.5%,扩大国内需求发展空间广阔。大力提振消费不仅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影响今年经济的最大悬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在4月1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社会科学沙龙第44期活动上表示,未来中国最终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将逐步达到60%以上,其中更多将源于服务消费的增长。
对比发达国家所处的相同发达阶段来看,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服务消费将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占整个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7%提升至60%。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要聚焦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内需的拉动,配合产业支持政策,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力争在关键技术突破中涌现一批优秀企业,更好提升供应链韧性,支撑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伴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河北、海南等地也先后出炉“消费行动方案”,多拖并举提振消费。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我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23.2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74.7万份,汽车置换补贴申请148.5万份;截至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达1.0035亿台。截至4月11日,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352.6万辆;已有超350万名消费者申请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补贴达24.1亿元。
多方合理拓展市场
在美国多次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商务部近日提出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从市场准入、渠道建设、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拓展内销新空间。
美国加征“对等关税”以来,浙江省委书记、省长一周内三次就稳外贸相关问题进行部署,将“开拓多元市场”作为统一回答,全力以赴稳外贸,加速政策落地和储备,加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
上海出台了建立服务企业走出去协调机制等多项支持政策;四川省商务厅也抓紧启动专项市场扶持计划、搭建全渠道销售体系、设立销售专区、公布对接联系电话等,帮助外贸企业转内销。广州市通过政府、企业、商协会协调联动,加快外贸企业优质产品拓展内销渠道,挖掘消费新潜力……
(图源:新华社)
近日,多家零售商超、电商平台企业密集发声,展现了民族企业的担当,多措并举助力中国优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七家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推动内外贸联动拓展内销市场。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国优质供应链招商倡议书》,宣布将联合全国优质供应链企业,搭建出口转内销的“高速通道”,助力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的中国优质工厂开拓国内市场。
物美集团宣布开启“外贸转内销”极速绿色通道,全渠道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并开放物美智慧供应链系统;永辉超市对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的企业,推出在15天之内极速上架的“绿色通道”、提供品牌推广计划以及与优质供应链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措施;华润万家四大举措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为优质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让更多优质商品通过全国2000余家门店走进万千家庭,联合优质外贸企业开发自有品牌,释放产能,共同为消费者打造优质好商品;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3日,已有京东、盒马、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物美等近20家企业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外贸企业拓宽渠道。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预计,在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的背景下,接下来稳外贸措施会进一步加码,同时国内将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出口转内销”的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缓解外需下滑对出口行业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