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满洲里口岸作为中俄最大的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陆路近六成贸易值。随着近年来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正式启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同江中俄铁路建成通车,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及时掌握满洲里口岸发展现状,准确研判口岸发展优势、潜力与方向,现将近三年来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运行情况、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近年来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1]总体情况
(一)2010年之前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情况。新世纪以来,受国内经济发展、国内外需求增长、中俄关系不断升温等因素的影响,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值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经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值达130.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占中俄贸易总值的22.9%,占中俄陆路口岸贸易总值的56.9%。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受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折半征税政策取消的影响,2009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出现回落。
(二)2010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总体情况。2010年,全球经济略有回暖,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有所回升,贸易值达111.9亿美元,居历史第二高位,占中俄贸易总值的20.2%,中俄陆路口岸贸易总值的56.6%,所占份额均较2008年有所下降。贸易值居对俄各类口岸第一位。
(三)2011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总体情况。2011年,随着中俄输油管道的启用,占据口岸外贸值近五成的原油全部转移至漠河口岸以管道形式进境,满洲里口岸对俄进出口贸易值出现锐减,当年贸易值仅82.2亿美元,同比下降26.5%,仅占中俄贸易总值的10.4%,中俄陆路口岸贸易总值的28.9%,贸易值屈居全国对俄口岸的第三位,陆路口岸第二位,若剔除漠河口岸管道运输进口原油后,贸易值占中俄陆路贸易总值(剔除漠河管道原油进口值)的43.1%,仍居对俄口岸第二位,中俄陆路口岸第一位。
(四)2012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总体情况。据海关统计,2012年经满洲里口岸对俄进出口76.3亿美元,同比下降7.1%,贸易值占同期中俄贸易总值的8.7%,中俄陆路口岸贸易总值的25.2%,贸易值居对俄口岸第三位,陆路口岸第二位。如剔除漠河口岸管道运输方式进口的原油贸易值,贸易值占中俄陆路口岸贸易总值(剔除漠河管道原油进口值)的43%,贸易值居对俄口岸第二位,中俄陆路口岸第一位。
二、2010年至2012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2]主要特点
(一)出口规模趋于扩大,进口冲高回落。2010年初,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尚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规模较小,2010年1月满洲里口岸对俄仅出口1.2亿美元,此后出口值震荡走高,2011年6月出口值实现3.2亿美元,是2008年11月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值首次突破3亿美元;2012年7月出口值达3.8亿美元,创历史第3高位;2012年12月出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与此同时,进口值自2010年2月[3]的2亿美元,一路震荡走高,2011年4月进口值实现4.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此后月度进口值呈现震荡走低态势,但仍较2010年处于高位;2012年12月进口3.5亿美元,同比下降6.2%。
(二)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占比逐年下降,各贸易方式进口占比较稳定。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2011年占比达84.1%,较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为81.7%,较2011年下降。同期,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占比逐年下降,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占比分别为10.1%、8.3%和7.6%。
与此同时,口岸自俄进口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且各贸易方式占比较为稳定,2012年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值各占69%和26.7%。
(三)出口私营企业占比逐年下降,进口呈现“国退民进”。私营企业于满洲里口岸出口值居各企业类型首位,但出口值占当年出口总值的占比却在逐年缩小,近3年来占比分别为54.4%、52.4%和49.7%;同期,外资企业占比由2010年的20.4%升至2012年的23%,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于满洲里口岸进口值居各企业类型首位,且占比逐年上升,近3年来占比分别为60.3%、61.5%和66%;同期,国有企业占比持续下降,近3年来占比分别为34.6%、32.7%和26.7%,呈现“国退民进”状。
(四)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升,农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机电产品是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第一大类商品,且近三年出口值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12年满洲里口岸机电产品出口值已占出口总值的53.5%,较2011年高10.5个百分点,较2010年高20.4个百分点。同期,农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满洲里口岸农产品出口值仅占出口总值的7%,较2011年低2.3个百分点,较2010年低3.8个百分点。
(五)原木进口比重逐年下降,煤及褐煤,坚果进口增长显著。满洲里口岸自俄进口以能源、资源型产品为主,且近三年来主要进口商品种类较稳定。值得关注的是原木进口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2012年原木进口值已仅占进口总值的16.7%,较2011年低4.4个百分点,较2010年低5.6个百分点。同期,2012年,满洲里口岸进口煤及褐煤和坚果分别进口1.1亿美元和0.4亿美元,均首次进入口岸进口值前十。
三、当前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俄两国政府交往频繁,中俄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贸易增长迅猛,贸易值连创新高,为稳定外贸、开拓市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加之,俄罗斯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在欧洲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俄罗斯宏观经济状况稳定。今年1至10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工业生产增加了2.8%,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预计水平,达到9%以上。此外,俄国内失业率持续下降,10月失业率约为5.3%,较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上涨3.5%,消费能力显著提升,需求持续放大。据统计,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值实现88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速高5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值同比下降11.7%,这与中俄贸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经结合满洲里口岸实际情况,分析近年来满洲里口岸对俄进出口数据发现,满洲里口岸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对俄贸易的做大、做强。
(一)双边贸易结构不尽合理。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是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资源密集型商品对应为特色的类型,以资源性产品进口为主,出口则以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轻工产品为主,机电产品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高科技产品支撑,2012年满洲里口岸对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仅为1.5亿美元,仅占同期口岸出口总值的4.4%。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进口规模也较小,全年仅实现2.5亿美元,仅占同期口岸进口总值的6%。外贸商品结构对满洲里及周边产业升级贡献有限,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满洲里口岸对俄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0年,经满洲里口岸对俄有进出口行为企业共计3842家,其中贸易值超过1千万美元的企业共计110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仅为3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9%和0.1%;2011年,经满洲里口岸对俄有进出口行为企业共计4185家,较2010年增加8.9%,其中贸易值超过1千万美元的企业共计153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增加至8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7%和0.2%,分别较2010年高出0.8和0.1个百分点。
2012年,经满洲里口岸对俄有进出口行为企业已达4527家,其中贸易值超过1千万美元的企业共计142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10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1%和0.2%。以中小规模私营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虽对刺激经济活力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抵御风险能力弱,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口岸外贸的做强。
(三)部分传统出口产品在俄市场优势渐失。数据显示,满洲里口岸部分轻工产品、农产品出口值出现下降,2012年,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1.8亿美元,下降12.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0.7亿美元,下降59.8%。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购买力显著提升,对消费品的品质、款式要求日益提高。欧洲主要生产国正依靠其先进的经营手段和较高的产品质量与我国企业抢夺俄方市场。而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相对严重,售后服务严重滞后。加之受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产品价格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渐失。
(四)俄方贸易政策制约双边贸易。近年来,俄罗斯出于保护其国内市场及相关产业的目的,经常性对部分商品进出口税率、政策进行调整。我国对其出口的纺织品、机电产品、鞋靴等大宗商品关税水平已居高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不断加大,标准不断严格,加之限制化肥出口数量,并通过提高进口汽车关税和对进口机械设备重新认证的方式限制进口。近期,俄方又采取措施加强对原木出口的管理。一方面,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然下调了原木出口税率,但是开始实行限制性出口配额管理政策。其中松木此前税率为25%,但每立方米不低于15欧元。入世后,松木在出口配额以内的享受优惠税率15%,超出配额的税率达80%。另一方面,企业在俄申报原木出口时采用提前预申报数量的同时,限制原木类商品出口装车数量,国内木材进口企业在实际装车数量小的情况仍需向俄海关缴纳足额关税,压缩企业原木进口利润,影响进口积极性。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首先,2008年国家对边贸进口税收减半优惠政策取消后,“转移支付”政策开始施行,满洲里市出台相应奖励措施,以“以奖代补”方式促进本地边贸企业的建设发展,鼓励边贸企业开展边贸进口业务。满洲里市对边贸企业以海关代征税额的12.5%和关税额(进口税率低于7%)的50%进行返还。据了解,“转移支付”政策实施以来,满洲里市地方财政压力较大,资金到位滞后,企业往往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奖励资金,尤其是2011年几乎未进行返还,2012年以来仅返还了2012年前4个月的奖励款项,影响了满市边贸企业现金流动性和发展边贸业务的积极性。其次,2008年边贸政策调整后,拓展了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对此政策研究应用力度不足,加之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多年来仅实现了中方的单向运营,仅仅是我对俄的出口边民互市贸易,没有真正使政策发挥出实效。
(六)融资环境紧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风险急剧增加,满洲里口岸各商业银行都普遍提高了融资门槛,增加了企业申请信用证结算的成本,加大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企业贷款融资和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开展,使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大量萎缩,口岸外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七)国家对进口煤炭运输限制。自2011年9月份满洲里口岸恢复进口俄罗斯煤炭运输以来,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只允许中煤集团和神华集团进口,满洲里市边贸企业仍无法申请国际联运车皮进口煤炭。目前很多企业只能委托上述两家国有企业代理进口,不仅增加进口成本,也影响地方企业融资和销售,对口岸发展对俄贸易贸造成很大制约。
(八)口岸周边产业发展滞后。外贸竞争力的形成,来源于当地加工制造业的支撑。没有强有力的加工制造业做产业支撑,外贸的增长就显得薄弱,就难以抵御风险。因此,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直接成为了制约满洲里口岸外贸整体实力的关键因素。结合外贸结构来看,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满洲里市企业以单纯外贸企业为主,短期经营行为明显,经营规模和本身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都很少,缺乏加工制造业支撑,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据统计,2012年,满洲里口岸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仅为2.6亿美元,仅占进出口贸易总值的3.4%。
四、对俄贸易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和水平。首先,要鼓励企业加大对俄市场的调研,积极支持和推动双方有优势的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规模,加强融资、网络信息服务、保险等新兴市场领域的开拓,提高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帮助企业增强出口竞争力,引导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的同时,针对不同消费阶层推出不同商品档次,确保在俄方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再次,要分别确定口岸进出口各类商品中的重点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型企业,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稳固口岸贸易基础。
(二)加强监测预警,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虽然目前俄罗斯已经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是俄罗斯市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不规范、不稳定和高风险的特点,在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改变。因此,开拓俄罗斯市场不应片面强调规范,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的采取多种方式。要加强对俄罗斯经济、贸易政策的监测预警,多渠道了解政策变动趋势,建立起与企业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开展对俄贸易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与此同时,要争取国家支持和帮助,加强与俄方沟通、协调力度,不断突破俄方政策限制,为企业开展贸易铺平道路。
(三)突破政策瓶颈,提升口岸综合实力。目前,满洲里口岸硬件设施较为健全,公、铁、空三位一体的格局基本形成,口岸输运能力满足贸易发展需求。应充分利用“满洲里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时机,学习先进口岸建设经验,充分考虑口岸实际情况、中俄贸易实际需求,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政策支持,为外贸及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发展量身定做优惠措施。如加大对边贸企业扶持力度,稳定现有边贸出口贴息和退税政策,制定全面涵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新鼓励政策,适时适度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对边贸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以此提升口岸发展“软实力”,吸引更多企业来此发展。积极打造“国际贸易基地”。
(四)加强沟通协调,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国家目前执行的边贸政策的重点之一便是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免税额度的大幅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研究力度,提前确定功能定位,全面区域布局、加强综合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俄方加强沟通,促进俄方边民互市贸易区尽早开通,让优惠政策真正对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切实利用边境口岸优势,发展满洲里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繁荣口岸边贸市场。
(五)设立外贸融资担保服务平台,解决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满洲里口岸外贸融资环境与2009年相比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但口岸的外贸融资仍存在中小企业较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问题,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应建立起外贸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主要从企业经营业绩和实力角度衡量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与专业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条件,帮助有需求和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动口岸外贸业务顺利开展。
(六)发展“内外双向加工业”,提升口岸制造业水平。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满洲里口岸地缘优势,深入挖掘俄、蒙市场潜力,加强政策倾斜,吸引东部企业产业转移,立足口岸开展面向俄、蒙市场需求的加工制造业,如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食品加工业、家具加工、机电产品组装、轻工产品制造等行业,引导企业由小做起,逐渐形成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依托俄、蒙市场资源优势,开展“落地加工业”,如煤化工、木制品、成品油深加工等行业,充分利用周边产业链及市场,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与此同时,要为企业发展提供财税、金融、土地、用工多方面优惠组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提升口岸及周边城市制造业水平,为口岸外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七)发展对俄边贸品牌战略,提升在俄市场知名度。通过对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实施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对进口落地加工产品和加工出口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或者委托国内厂家开展贴牌生产,进一步加强满洲里口岸外贸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的掌控能力,扩大满洲里企业和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有利于满洲里对俄贸易总量的扩大和品质的提升。
(八)全面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探索新的口岸贸易模式。中俄两国边境线绵长,口岸众多,各口岸间竞争激烈,但是目前,各口岸间贸易模式基本相同,竞争手段仅仅依靠通关环境和优惠措施,缺乏独有优势。满洲里口岸毗邻俄、蒙两国,地缘环境、资源禀赋、政治格局均有先天优势,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加快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口岸贸易模式,如中俄蒙跨境自由贸易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在此区域实施两国或三国共同认可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方式(如保税功能、货物从境内区外入区享受退税政策等),充分利用中俄深化合作,以及“实验区”建设的时期,多争取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形成商品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通、相关部门严密监管、口岸经济高度繁荣的双边贸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