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3年前5个月满洲里口岸出口粮食5509吨,较上年同期(下同)增加55.9%;出口值242.4万美元,增长71.1%。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全部经由满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罗斯,季节性出口趋势明显。
二、马铃薯占粮食出口总量的7成以上。2013年前5个月,满洲里口岸出口马铃薯3946.3吨,增加63.7%,占口岸同期粮食出口总量的71.6%;出口精米1440吨,增加41.2%,占出口总量的26.1%;出口干芸豆119.7吨,增加19.9%,占2.2%;其余0.1%为鲜甘薯出口,出口量减少8.1%。
三、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2013年前5个月,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粮食3703.2吨,增加22.7%,占出口总量的67.2%;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805.8吨,增加2.5倍,占32.8%。
四、私营企业为主导。2013年前5个月,私营企业在满洲里口岸出口粮食5449.1吨,增加56%,占出口总量的98.9%;国有企业仅出口59.9吨,去年同期无出口,占1.1%。
五、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粮食出口三分天下。2013年前5个月,黑龙江省企业出口粮食2041吨,增加6.3%,占出口总量的37.1%;辽宁省企业出口1686.1吨,增加8.2倍,占30.6%;内蒙古企业出口1662.2吨,增加41.1%,占30.2%。
俄罗斯粮食储备下降,部分粮食品种供需不足,是满洲里口岸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俄粮食产量为7040万吨,较上年减少25.3%,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国粮食收成连续第9年创纪录,总产量增长3.2%,达到58957万吨[2],但同时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却跌破90%,这突破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红线。连年增产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的耕地面积占全球的7%,花费的食用量却占到全球的30%,大量的化肥使用造成农田环境污染、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耕地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土壤对干旱、重金属污染、养分缺乏等斜坡银子的缓冲作用下降。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3],粮食质量、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存在隐忧。
为此建议:
一、完善国内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职能,建立、健全粮食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农业产前、产中服务,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引导农民种植稳产、高产的农作物,增加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对粮食生产予以政策上更大力度的倾斜和扶持;
三、加快农作物两种补贴资金执行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在生产中使用优良品种,促进农作物优质率提升,稳定粮食产业发展;
四、取消国内与国际、普通与特供市场的双重质量标准,尽快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对接,提高粮食质量,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