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俄、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拥有边境口岸16个,航空口岸3个。据海关总署上半年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各口岸外贸总值[1]共计68.0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3.45%,而同期全国总体水平为增长8.62%。其中,出口27.21美元,进口40.8亿美元,分别下降7.19%和17.18%,同期全国分别增长10.38%和6.73%。
一、上半年自治区口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俄、蒙为主要贸易伙伴。俄罗斯、蒙古两国因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在自治区口岸外贸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各口岸进出口共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俄、蒙贸易值分别为38.55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分别下降7.81%和21.77%,对俄、蒙合计占自治区口岸外贸总值的91.82%。分按进出口统计,只有对俄进口值保持增长。此外,对德国进出口4.5亿美元,增长18.77%,是除俄、蒙外贸易值唯一过亿美元的贸易伙伴(表1)。
表1: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口岸主要贸易国别
单位:亿美元,%
国别 | 出口值 | 出口增速 | 进口值 | 进口增速 |
俄罗斯联邦 | 17.59 | 7.14 | 20.96 | -17.48 |
蒙古 | 8.69 | -23.32 | 15.21 | -20.85 |
德国 | 0.03 | 146.42 | 4.47 | 18.37 |
白俄罗斯 | 0.17 | 317.41 | 0.12 | -41.95 |
匈牙利 | 0.24 | -24.80 | - | - |
(二)口岸转关态势良好。进出口转关是指货物从启运地或指运地办理海关手续,而口岸只作为出境地或进境地的一种便捷通关模式。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口岸作为进出境口岸的转关贸易值共计16.82亿美元,增长3.72%,好于口岸总体外贸情况,占自治区口岸贸易总值的24.73%,较上年同期高6.05个百分点。转关以对俄出口和对德国进口为主,分别进出口9.83亿美元和4.48亿美元,分别增长10.06%和18.25%(表2)。
表2: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转关主要贸易国别
单位:亿美元,%
国别 | 出口值 | 出口增速 | 进口值 | 进口增速 |
俄罗斯联邦 | 9.48 | 12.79 | 0.35 | -33.41 |
德国 | 0.03 | 146.42 | 4.45 | 17.84 |
匈牙利 | 0.24 | -24.80 | - | - |
波兰 | 0.18 | -73.19 | - | - |
白俄罗斯 | 0.10 | 645.91 | 0.30 | -17.41 |
(三)口岸集中度较高。按海关编码统计,上半年共有14个口岸有进出口,贸易值超亿美元的口岸有7个。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贸易值超10亿美元,共计进出口51.38亿美元,占自治区口岸外贸总值的75.55%(表3)。
表3: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口岸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口岸 | 出口值 | 出口增速 | 进口值 | 进口增速 |
满洲里铁路口岸 | 14.79 | 0.85 | 22.58 | -15.16 |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 | 3.60 | -7.82 | 10.41 | -7.76 |
二连浩特公路口岸 | 4.65 | -19.76 | 0.77 | 25.02 |
满都拉口岸 | 0.71 | -42.31 | 3.87 | -33.50 |
满洲里公路口岸 | 3.04 | 23.15 | 0.10 | -69.13 |
东乌口岸 | 0.20 | 41.12 | 1.78 | 10.92 |
策克口岸 | 0.05 | -85.34 | 1.24 | -56.49 |
(四)出口以轻工产品、建材、机电产品及农产品为主。
自治区各口岸上半年出口以传统型出口商品为主。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轻工产品,钢材、水泥及水泥熟料等建材,机电产品,以及农产品。前10类商品共计出口9.72亿美元,占自治区口岸外贸出口总值的35.72%,出口商品集中度较低。其中,农产品和建材出口呈增长态势。
(五)进口以能源、资源型产品为主。2013年上半年,自治区各口岸进口以煤炭、矿砂、木材等能源、资源型产品为主,进口值超1亿美元商品共计12类,合计进口34.74亿美元,占自治区口岸外贸出口总值的85.15%。其中,前10类进口商品中仅有汽车零件、原油和成品油3类实现增长(表4)。
表4: 内蒙古自治区各口岸主要进、出口商品表
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 | 金额 | 同比 | 主要进口商品 | 金额 | 同比 |
机电产品(包括已具体列名的机电产品) | 13.76 | -10.90 | 机电产品(包括已具体列名的机电产品) | 4.61 | -3.49 |
农产品(包括已具体列名的农产品) | 1.65 | 4.09 | 农产品(包括已具体列名的农产品) | 0.72 | -8.33 |
钢材 | 2.47 | 6.19 | 煤及褐煤 | 6.13 | -34.73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1.81 | -30.86 | 铁矿砂及其精矿 | 4.63 | -8.95 |
汽车零件 | 1.29 | 27.18 | 铜矿砂及其精矿 | 4.19 | -19.04 |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1.03 | -29.49 | 锯材 | 3.85 | -8.62 |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 0.79 | -48.09 | 原木 | 3.45 | -23.53 |
蔬菜 | 0.62 | 16.45 | 肥料 | 3.00 | -7.36 |
鲜、干水果及坚果 | 0.49 | -8.22 | 汽车零件 | 2.41 | 209.23 |
鞋类 | 0.44 | 7.68 | 纸浆 | 2.21 | -19.83 |
液晶显示板 | 0.41 | -57.72 | 原油 | 2.07 | 10.36 |
水泥及水泥熟料 | 0.36 | 15.62 | 成品油 | 1.58 | 38.37 |
二、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进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月度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自2012年12月起,自治区口岸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2013年前5个月,全国月度出口同比保持增长,同期自治区口岸月度出口同比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自治区口岸进口月度同比持续下滑,且呈降幅扩大态势。
(二)沿边省份中排名居中,但增速靠后。自治区各口岸上半年外贸总值列全国第17位,在沿边7省区[2]中列第4位。与此同时,自治区在7省区中进出口增速排名垫底(表5)。
表5:上半年沿边7省区外贸情况
单位:亿美元,%
省区 | 出口值 | 进口值 | 出口同比 | 进口同比 |
新疆 | 114.48 | 125.70 | 18.08 | 20.61 |
广西 | 92.57 | 110.72 | 47.22 | -17.02 |
黑龙江 | 28.52 | 69.42 | 28.90 | -7.43 |
内蒙古 | 27.21 | 40.80 | -7.19 | -17.18 |
云南 | 23.97 | 11.57 | 6.00 | 59.44 |
吉林 | 5.14 | 1.67 | 2.28 | 2.83 |
西藏 | - | 0.01 | - | 21551.56 |
(三)以铁路运输为主,航空运输发展滞后。上半年,经自治区各口岸以铁路运输方式进出口51.35亿美元,占口岸外贸总值的75.5%;以公路运输方式进出口16.45亿美元,占24.19%。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自治区拥有航空口岸3个,但以航空运输方式进出口值仅为9351美元,航空运输发展较为滞后。
(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以私营企业为主。上半年,在自治区各口岸有进出口行为企业共计4788家。其中,贸易值超1千万美元企业仅为12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2.63%,合计进出口42.92亿美元,占自治区口岸外贸总值的63.11%。贸易值超1亿美元企业仅为8家,仅占企业总数的0.17%,合计进出口13.14亿美元,占19.32%。同期,于自治区口岸开展外贸的私营企业进出口37.7亿美元,下降18.58%,占同期自治区口岸外贸总值的55.43%。
(五)一般贸易方式居首位,边贸份额下滑。上半年,自治区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4.41亿美元,下降13.7%,占自治区口岸外贸总值的50.6%。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25.71亿美元,下降15.08%,较口岸外贸总体降幅高1.63个百分点,占37.8%,较上年同期低0.73个百分点。
(六)商品进出口价格下滑明显,带动外贸值走低。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资源、能源类价格持续低迷,上半年经自治区各口岸进口前10类商品平均价格均呈下跌态势,一定程度上拉低外贸值。其中,除煤、铜矿砂、原木和纸浆进口量下降外,其余6类商品进口量均呈增长态势,但铁矿砂、锯材和肥料进口值出现下降,汽车零件、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值增长幅度低于进口量增长幅度。
三、当前制约内蒙古自治区口岸外贸发展的因素
(一)贸易结构不尽合理。自治区各口岸外贸进出口是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进口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出口则以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机电产品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高科技产品支撑,上半年自治区各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仅为1.49亿美元,仅占同期自治区口岸出口总值的5.48%。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进口规模也较小,上半年仅实现0.5亿美元,仅占同期自治区口岸进口总值的1.23%。外贸商品结构对自治区产业升级贡献有限,不利于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链配套不完整。外贸竞争力的形成,来源于当地加工制造业的支撑。由于自治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由此造成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较差,配套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向上游零部件产业和向下游物流业延伸程度不够,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制造业大都处在“一进一出、单一工序”阶段。由于供应配套不完善,很多零件需要外地采购,一方面无法满足企业按时交货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物流成本,产品竞争力将打折扣。缺乏配套产业已成为自治区加工制造业发展最为突出的的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外贸总体水平的最大因素。
(三)口岸优势未充分发挥。俄蒙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轻工业欠发达,与我国经济形成强烈的互补,自治区开展边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是,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口岸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一是边境口岸行政级别较低,优惠政策制定受限,影响企业投资;二是2008年国家对边贸进口税收减半优惠政策取消后,“转移支付”政策开始施行,地方财政压力普遍较大,资金到位滞后,影响边贸企业现金流动性和发展边贸业务的积极性;三是自治区物流业发展滞后、水平较低、模式落后,且边境口岸内外贸疏运能力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外贸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自治区外贸层次提升。
三、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口岸外贸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贸易“软实力”。在政策方面,重点稳定现有鼓励政策,并适当加大对企业地扶持力度。如,适时适度提高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地方性补贴,对边贸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以此提升口岸发展“软实力”。在金融方面,重点解决企业融资渠道问题。如,建立起外贸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主要从企业经营业绩和实力角度衡量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与专业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条件;扶持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相应政策支持,规范化管理,规避融资风险,帮助有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动自治区口岸外贸持续发展。
(二)发挥地域产业优势,完善产业链配套。一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自治区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自治区外向型产业集群。如,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果菜出口产业基地、畜产品加工园区等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并推动相关产品的市场开拓。二是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如,以现有工业园区为依托,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发展新型产业、绿色产业。三是重点促进自治区外向型制造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如,发挥“梯度转移”后的带动效应,引导企业“配套协作”,逐步形成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切实减轻企业物流成本。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边出海的国际疏运大通道。如,进一步提高铁路运力,降低运费成本,推广国际联运,加快“苏蒙欧”(江苏-内蒙古-欧洲班列)等新形式跨国通道建设;引进国际化物流企业,积极提升公路疏运能力;加大空港建设力度,密集航线覆盖,发展“空港贸易”,加速物流周转。二是积极开展“陆港”建设。如,引入天津、大连、秦皇岛等港口物流集团,设立“陆港”,实行物流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三是充分利用“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如,加快推动区内相关城市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探索并申请建设更新形式的贸易区块,积极构建起自治区“联接俄蒙,辐射内陆”的物流框架,为自治区口岸外贸的发展做好辅助,将自治区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