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铜陵市2013年前3季度进出口总值43.3亿美元,位居全省第2,仅次于合肥市,比去年同期增长(下同)64.3%,外贸增速全省排名首位。
一、铜陵市外贸特点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外贸发展基础较好
铜陵市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古铜都”。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重心之一,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富有区域特色的铜经济,构筑了以铜、化工、电子等主导产业为支柱,建材、纺织、机械等产业为补充的雄厚的工业基础。2013年1-9月,铜陵市企业进口铜矿砂173.4万吨,价值36.4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为铜陵市带来税收逾25亿元。
(二)对外贸易以进口为主,外贸商品相对单一
2013年1-9月,铜陵市进口总值38.9亿美元,增长63.8%;出口总值4.4亿美元,增长68.8%。进口商品主要为提炼铜,铅,锌等金属的矿产品,出口商品为精炼铜,覆铜板,白银,硫酸等铜产业链产品及相关副产品。
(三)一般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所占份额日趋下降
2013年1-9月,铜陵市一般贸易进出口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占进出口贸易总值的57.8%;进料加工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1.6亿美元,增长近2倍,占贸易总值的26.7%。
(四)外资和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偏弱
从外贸主体看,2013年1-9月,铜陵市外资企业外贸总值为20亿美元,所占份额为46.2%;国有企业外贸总值为19.5亿美元,所占份额为45%;民营企业所占份额较少,外贸总值为3亿美元,所占份额为6.9%。
二、外贸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对铜矿砂进口依赖较大,下游产业链相对薄弱
数据显示, 2010年,铜陵市进口铜矿砂27.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80.6%。2011年,铜矿砂进口31.8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82.3%,2013年1-9月,铜矿砂进口36.4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84.1%,仅铜矿砂一种商品的进口,就占到外贸总值逾8成,可见铜陵市外贸对进口铜矿砂的依赖性。
目前,铜矿砂加工及冶炼仍是铜陵市的支柱产业,辅之以精铜粗加工等。企业本身发展受铜价涨跌影响较大,在国际市场铜价格波动时,就会影响铜矿砂的进口量值,从而使外贸产生波动。铜陵市铜产业链中下游加工企业如铜陵顶科镀锡铜线有限公司、华纳国际(铜陵)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虽具有一定规模,但这些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对铜原料的需求量远远达不到金隆铜业,有色股份等公司的产量。铜的深加工发展规模和速度,严重滞后于铜矿砂的加工及冶炼。
(二)进出口企业高度集中,商品比较单一
虽然近年来铜陵市产业结构多元化有所发展,但进出口企业高度集中,2013年前3季度,金隆铜业和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进口铜矿砂总值分别为19.4亿美元和18.2亿美元,占铜陵市外贸总值比例分别为44.8%和42%。虽然呈现比例降低趋势,但外贸商品比较单一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变。
三、外贸及口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口岸环境,争取更多业务“回流”
近年来,在合肥海关“量质并举”税收工作方针和积极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铜陵海关全面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出口分类通关成效显著,给进出口企业带来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带动口岸业务全面发展。目前铜陵海关主要转关口岸为南通海关、外港海关、新生圩海关和洋山海关。经过铜陵海关与口岸海关沟通合作,2008年以来,进口铜矿砂基本做到全部从铜陵海关报关,为铜陵市税收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建议市政府口岸管理部门,一方面加强与南通等口岸的沟通和协调,巩固和扩大区域通关成果,另一方面宣传铜陵海关等联检机构的服务优势,加大口岸管理设施投入,吸引更多业务在铜陵口岸通关。
(二)突出地域特色,做大做强铜产业
要突破资源瓶颈,降低对铜矿砂进口的依赖,必须多管齐下。一是深入挖掘国内铜矿资源潜力,加强对国内铜矿资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铜矿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国内铜矿利用率;二是积极利用国外资源,通过购买、投资开采国外铜矿等方式建立中国的铜资源储备供应基地,以解除国内市场铜价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三是充分有效利用再生铜资源。不断加大国内废铜资源的回收和保护力度,鼓励增加国外废铜进口,整顿小冶炼企业过多而产生重复投资、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促进中国再生铜行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逐年提高再生铜产量的比重。
(三)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推进行业多元化战略
一是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铜产业在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市主要的支柱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建议政府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入铜材加工、电线电缆业、精密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电子信息产业等等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二是建立和规范废铜等拆解园区。引导企业投资废铜回收、折解企业以补充铜资源;三是推进出口产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农药、化肥、苎麻布等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