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口岸数据
1-10月满洲里关区铅矿砂进口量增价跌
满洲里海关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2015年1-10月满洲里关区进口铅矿砂及其精矿(简称铅矿砂,下同)13.3万吨,同比增加3.8%。

    1-10月满洲里关区铅矿砂全部自俄罗斯进口。从贸易方式来看,以一般贸易进口为主,边境小额进口量激增。2015年1-10月,满洲里关区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铅矿砂8.2万吨,同比减少23.4%,占同期关区铅矿砂进口总量的61.7%,价值5.7亿元,同比下降35.5%。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3.5万吨,同比增加49.2倍,价值2.5亿元,同比增长38.1倍。其他以保税仓库货物进口1.6万吨,同比减少19.6%。

    从经营主体来看,民营企业为进口主力,占关区铅矿砂进口总量的9成以上。2015年1-10月,满洲里关区民营企业进口铅矿砂12.2万吨,同比增加12.3%,占同期关区铅矿砂进口总量的91.7%,价值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

    满洲里海关分子人士指出,当前铅矿砂进口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供需两不佳。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原生矿厂持续亏损,开工率低等影响,国产铅精矿加工费持续上涨。铅冶炼厂开工率低于去年,铅精矿需求量也随之下降,随着伦铅下滑,第三季度国内外铅价比值回升,铅冶炼厂开始增加铅精矿进口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铅精矿产量同比下降7.98%。前三季度,中国铅精矿产量累计达到180.3万吨 。SMM报10月国产50%品位铅精矿加工费2300-2600元/金属吨,环比上涨300元/金属吨,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进口矿高铅低银矿加工费165-180美元/干吨,环比下跌5美元/吨,为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方面,国内原生矿厂开工率低,降低了对铅精矿的需求量,今年1-8月平均开工率平均为59%,受原料库存较高影响,冶炼厂采购积极性较低,部分库存水平仍较高,铅精矿市场需求较差。另一方面,进口矿盈利空间回落,进口量有所下降。据推算10月进口铅精矿较国产矿盈利500元/金属吨,且国外银价上涨幅度较大,进口矿含银价值的亏损扩大,导致冶炼厂采购高银矿的积极性较低,而干净矿对冶炼厂的吸引力较为有限,比值大幅回落,加之目前港口库存高企,预计11、12铅精矿进口量将回落。铅精矿价格仍未有明显企稳迹象,在下游需求持续疲弱,特别是近日铅价又遭遇大跌的局面下,冶炼厂仍有上调加工费、转嫁成本的意愿。

    其次,冶金行业仍面临巨大压力,困境加剧。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产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效益下滑、成本上升、环保压力、竞争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9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为15.5,较上月回落1.5点,景气指数在“偏冷”区间震荡,连续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受环保整顿等因素影响,四川、福建、陕西、广西、云南等地多数小矿山停产,今年以来铅锌矿山产量延续去年以来的下降走势,三季度,铅锌矿山产量继续下降,价格重心再度回落,行业效益增幅收窄,下游消费领域表现持续不佳,显示铅锌行业运行趋势与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指数基本一致。近年来,我国铅锌冶炼业投资更多的是针对综合回收、渣处理和冶炼技术改造,主要是为了改善经营状况,而新建冶炼项目已变得寥寥无几。采选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提升井下的安全保障能力方面,受价格疲弱影响,今年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总体较少。

    再次,有色金属产业运行的环境有望改善。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走强,四季度全球经济有望维持复苏态势,区域分化格局依然存在。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将会逐步显现。同时,流动性约束有所缓解,四季度经济发展有望企稳。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及国内铁路基建、新农村建设投资项目的逐步实施,将有助于拉动有色金属的需求。当前,制约有色金属生产的原材料、电力供应及运输环境较为宽松,有利于有色金属企业维持正常生产。产业结构有所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及新材料生产和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生产高档次铜、铝深加工产品的大型民营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有色金属企业开始注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混合制经济改革,企业管理水平以及预防、管控经营风险的意识有所提升。

    为此,满洲里海关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价格走势,做好监测预警,为进口企业提供时效性的服务支持;二是加大对有色金属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其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四是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化解产能过剩。(周伟伟/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