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方式上看,边境小额贸易显现活力,累计进出口145.6亿元,增长2.6%,占26.1%,所占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5.7亿元,增长1.2倍,占4.6%,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据分析,前三季度自治区外贸仍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同程度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进出口390.2亿元,占69.8%;国有企业进出口120.4亿元,占21.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8.1亿元,占8.6%。
此外,我区对“一带一路”国家外贸形势较好,除传统的俄罗斯和蒙古等贸易伙伴外,对韩国、日本等国家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43.5亿元;其中对俄罗斯133.4亿元,增长14.6%;对蒙古进出口131.2亿元,下降17.6%%;二者合计占同期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自治区外贸总值的77%和47.4%。此外,对韩国29.9亿元,增长71.8%,占5.4%;对日本29.5亿元,增长1.5倍%,占5.3%;对美27.3亿元,下降34.1%,占4.9%。。
在进出口商品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自治区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39.6亿元,下降34.9%,出口农产品年35亿元,增长38.3%;出口含氧基氨基化合物26.2亿元,增长2.8%;出口钢材25.8亿元,下降22.5%;出口机电产品24.2亿元,下降49.2%;此外,出口葵花子10.2亿元,增长64%;上述六者合计占同期自治区出口总值的75%。
受到供给侧改革推进迅猛、国内煤炭需求萎缩、供需关系趋向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自治区煤炭进口呈现增长态势,进口煤炭34.7亿元,增长45.27%,对于拉动自治区外贸进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央及自治区促外贸回稳向好政策利好逐渐显现优势、发挥作用,为自治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海关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在通关方面推行“三互”大通关、通关一体化、无纸化通关、“双随机”等改革举措,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稀土应用、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二是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督,增强企业集中度;四是充分运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挖掘邻国市场潜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外贸健康稳步发展。(蔡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