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海关总署,代表中国口岸协会对中国国际物流节和物流全球论坛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祝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显。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单列,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方针政策提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组成(包括海关总署在内)的“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以制度化的方式,共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为全面掌握全国物流运行状况,适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的报表制度》统计调查的最终数据会同国家统计局发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并提出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税务总局就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工作印发了《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最近又对统一缴纳所得税做出了明确规定。海关总署为促进物流畅通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都是切实有效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仅就口岸物流与海关管理谈谈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口岸与口岸管理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国际物流的必经通道。口岸管理中海关承担着,既要有效监管又要方便进出,既要把关,又要服务的双重职能。口岸管理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
口岸监管、查验机构,设有海关、边检、质检和海事。海关管物,边检管人。2006 年5月25日中编办又正式下文明确,将口岸规划办公室更名为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各类对外开放口岸的整体规划以及口岸规范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协调指导委员会”更名为“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简称电子口岸委),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任主任,海关总署副署长任副主任,日常办事机构(电子口岸委办公室)设在海关总署。这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口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了对口岸管理的力度。目前,各口岸省、市,也设有口岸委、办、局,负责开展协调服务和电子口岸建设等工作,至2005年底,我国在沿海、沿边、内河和内陆共批准开放一类口岸253个。2005年,口岸物流21.2亿吨,
二、口岸的物流形势
2005年全国进出口货运量比上年增长2.5 %,其中进口增长15.2%。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货运量10.5亿吨,同比增长2.5%,其中进口增长14%。2002年国务院提出加强大通关建设,口岸通关效率有所提高。2005年的通关时间(包括报检、报关、报验)沿海主要港口口岸比2000年缩短一半;主要机场口岸由2000年的一周缩短为(12-24小时),有担保的、鲜活的、应急的货物可在数小时内通关;粤港、粤澳口岸可在1小时内通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使得中国有了“世界制造基地”的地位。伴随着即时生产、零库存、网上订货、小批量、多层次、集装箱门到门运输等新型生产、运输、经营方式的出现,保证口岸物流畅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期盼通关效率再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改善口岸管理的任务很重。
三、海关监管与口岸物流
(一)、海关促进口岸物流发展的新思路
新思路可用“3个创新”和“2个加强”来概括:
第一是管理理念创新,首先解决谁适应谁的问题。海关总署认为海关要主动适应口岸物流发展的需求,而不是让口岸物流来适应海关的要求。坚持“守法便利”的原则,促使企业守法自律,使强制执法与自觉守法相结合。同时,加强“服务”意识,形成“以企业为主”、“客户导向”理念,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由物及人”转到“由人及物”,关注的重点从货物和合同转向企业和管理人员,扮演好对企业的管理者与合作者的双重角色。
第二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建立与企业守法水平相适应的通关方式,把通关监管现场的管理资源集中在极少数风险较高、信誉较差的企业和货物上,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和海关稽查制度的作用,准确打击违法行为。在行政处罚方面,海关有效区分实质性违规和技术性疏忽,区分主观故意和客观疏忽,区分是法人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区分是初犯还是屡犯,以及违法的频率等,对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程度的处罚,尽量减少对正常贸易活动的不良影响。
第三是管理手段创新,改革创新是海关管理适应口岸物流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改革的主要趋向是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向信息化要效益。目前,新一代海关通关业务电子系统H2000系统使海关信息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关于对口岸物流的管理,方向是逐步实现“两流不断,始终相符”,即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印证,连续、完整、准确地贯穿于“进、出、转、存”的全部过程,实现物流信息的全程跟踪和监控,真正实现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兼顾。
2个加强:加强法规建设和加强实际监管。世贸组织对海关执法提出了统一、透明、严密、高效的要求,中国海关正在进一步完善海关执法依据和执法机制,营造公开、透明、可预知的法制环境。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引导功能,使企业由被动受罚变为主动守法,共建良好的执法环境。通过加强风险分析,提高海关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际监管到位。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准确选择查验重点,合理调整查验率,提高查获率,以最小的行政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同时,实施24小时预约查验、到厂查验、非侵入式查验等多种查验方式,努力使口岸物流顺畅。中国海关正在参与WTO贸易便利化谈判和WCO有关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的磋商。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全方位、多角度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二)、海关促进口岸物流发展的新举措
海关对守法水平高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通关,可以采取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报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担保验放等6项便捷通关措施。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加工贸易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实行联网管理、免设台帐、简化审批手续等便捷措施。对于资信度高、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生产企业,海关甚至还可以为其“量身定做”便捷通关方式,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最高的效率。自2001年10月起,海关便捷通关措施已选定130多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运行,被誉为企业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同时,海关开展EDI无纸通关试点工作,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从电子审单到放行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通关手续。此外,海关还广泛地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一些海关还实行“5+2”工作制度,全天候为企业提供通关服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建设“电子海关”和“电子总署”。“电子海关”是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专网已覆盖全国41个直属海关、700多个业务现场。“电子总署”是在“电子海关”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加强对各直属海关及业务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业务监控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已经开发应用了执法评估系统、关税监控分析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重点应用项目。
(三)建设电子口岸,推动大通关
“电子口岸”是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14 个部门共同建设的口岸数据交换网络平台,是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经过6年多的实践,基本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数据交换,联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电子口岸完成了30个重点应用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入网企业已达到30多万家,网上结算金额一千多亿元。同时,海关总署正在大力推广跨关区快速通关,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稳妥地推动地方电子口岸建设。今年9月1日起,长江流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武汉6关区,五省市全面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自主选择口岸,货物转关、通关由原先的“两次申报、两次查验、两次放行”一律改为一次,大大促进了口岸物流的提速。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不仅涉及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局等监管部门,同时也涉及外贸、外汇、交通、金融、税务以及港航、运输、仓储、代理等许多环节,口岸需要各环节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口岸物流发展,使口岸物流不断提速。国家口岸办正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前不久,上海口岸办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省口岸办签订了《上海与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
(四)政策整合,搞活“保税物流”
为满足现代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作的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海关积极探索保税物流管理形式的整合和政策优惠的叠加。争取在功能上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目前,这一模式已在上海、大连等八家保税区进行试点。 此外,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上海洋山和天津东疆为保税港区,这是我国目前发展保税物流的最高层次。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