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协会要闻
祁康杰副会长在中国口岸协会2007年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阎海山书记、张金城关长,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一年一度的中国口岸协会信息工作座谈会今天在贵阳召开了。我代表叶剑会长,向工作繁忙、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和亲切的慰问。

    根据十几个省市口岸委办的提议,我会把今年信息会的会址定在贵阳。与沿海省份相比,贵州省的经济势力不具优势,但东道主贵阳口岸办想口岸工作所想,急口岸同仁所急,敢挑重担,毅然承担了办会的重任,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调人力专门筹备会务,埋头苦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予我会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体与会同志,代表叶剑会长,向贵州省口岸办尤其是刘江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往年相比,我们今年的信息会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规模最大,参会人员最多;二是不仅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一级口岸机构的同志参会,而且不少地级市和其他基层口岸机构的同志主动报名,积极参会;特别要提到宁夏口岸办的同志,他在接到我们的会议通知较晚的情况下,还及时想办法,克服困难来参会。这是我会成立以来从来未见的现象。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口岸信息战线广大同仁团结向上,兴旺发达的表现,是我协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标志。

    为了表彰先进,我协会对2006年《中国口岸协会通讯》等3个载体采用的211篇稿件进行了评选,推出19篇优秀稿件进行表彰,与去年基本持平;同时,也对开展口岸信息工作比较突出的27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同比增长8%,以期更多的优秀稿件涌现出来。我们这次会对于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且奖励幅度比去年略有提高。奖励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但是体现了我们中国口岸协会的心意。

    借此口岸界同仁欢聚一堂的大好机会,我想讲三个问题:一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形势;二是全国口岸大通关形势;三是关于口岸新形势下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一、外向型经济和国际交往突飞猛进对口岸信息工作提出了日益升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丰富的课题

    2006年既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第五年。据海关统计,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8%。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对外贸易规模急剧攀升,最近3年的规模递增均在3000亿美元左右;早在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越升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2006年当年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比上年回升2.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

    200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一般贸易出口持续走高,进口增速明显回升

    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7495亿美元,增长26%,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2.6%。其中出口4163.2亿美元,增长32.1%,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43%;进口3331.8亿美元,增长19.1%,比上年回升6.4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口总值的42.1%,一般贸易项下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13个百分点,其项下实现贸易顺差831.4亿美元的顺差,占当年总体贸易顺差规模的46.8%。

    二、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双回落

    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增长20.5%,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103.8亿美元,增长22.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2.7%;进口3215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口总值的40.6%。

    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继续下降

    2006年,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364.5亿美元,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关口,增长24.6%,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58.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同年,国有企业进出口4165.9亿美元,增长13.8%,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23.7%,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13.5亿美元,增长13.4%,占当年出口总值的19.7%,所占比重首次跌破20%;进口2252.4亿美元,增长14.2%,占当年进口总值的28.5%。

    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6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且为我国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723亿美元,增长25.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5%。其中,我对欧盟出口1819.8亿美元,增长26.6%;自欧盟进口903.2亿美元,增长22.7%,对欧盟实现贸易顺差916.6亿美元。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仍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2626.8亿美元,增长24.2%。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034.7亿美元,增长24.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1%;自美国进口592.1亿美元,增长21.8%,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442.6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三位,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2073.6亿美元,增长12.5%。其中,我对日本出口916.4亿美元,增长9.1%;进口1157.2亿美元,增长15.2%,对日贸易逆差240.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6.2亿美元。前10大贸易伙伴中,2006年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使与我贸易规模在千亿美元以上的贸易伙伴增至7位。

    五、广东省对外贸易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江苏、上海等省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5272.2亿美元,增长23.2%,对外贸易规模继续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市。同年,江苏省、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各省市(区)分别位列第二、三位,上述3省市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9%。

    六、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

    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增长28.8%,比当年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6.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服装出口951.9亿美元,增长28.9%;鞋类218.1亿美元,增长14.5%;塑料制品133亿美元,增长18%;钢材4301万吨,增长1.1倍。

    七、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工业制成品进口出现反弹

    2006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871.4亿美元,增长26.7%,占当年进口总值的23.6%。工业制成品进口6044.7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回升2.6个百分点。

    展望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将继续趋紧,贸易摩擦增多的趋势难以逆转,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比较强烈,预计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但以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决定了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继续加大对“二高一资”以及低效益产品出口的调整力度,加大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源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力度,防止对外贸易失衡状态进一步加剧。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外经贸形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应指出的是:出口增长过快,与进口增长幅度不相协调的倾向已经开始扭转。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35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6%,其中出口3495.2亿美元,增长27.5%,比1季度减缓0.3个百分点;进口2862.1亿美元,增长19.1%,比1季度高出0.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3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扩大87.9%,比1季度的增幅减缓12.1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我国外经贸战线大好形势的取得,包含有广大口岸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以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国门的安定、通关的便捷、国家的收入、企业的赢利。试以海关工作为例:

    2006年海关税收净入库6104.23亿元,比上年多收825.87亿元,增长15.65%,比5520亿元的年度税收计划多收584.23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为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监管进出口货物21.5亿吨,进出口总值1.76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8318.76亿美元,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3.28亿人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已由政策型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型开放,这就为外经贸事业和对外交往进一步突飞猛进开辟了坦荡的康庄大道。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鼓励外商投资的方针,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保持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为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中国正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正在兴起的环渤海经济区都将为外商提供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日益开放的中国不断地影响着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也在无孔不入地制约着中国经济。目前,随着人均国民产值达到1000美元,我国经济已步入国际性的贸易摩擦高发期,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重点国家之一。对此,我们必须高屋建瓴,不断开展前瞻性研究,及早提出予案,及时对口岸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大通关,才能立于主动应对,而不是疲于挨打,防不胜防,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口岸信息工作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站在国门第一线,敏锐地洞察问题,防微杜渐,追根溯源,以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和促进口岸工作,推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二、 我国口岸大通关成效显著

   (一)近年来全国口岸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在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全国口岸工作基本适应了我国对外贸易和交往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口岸出入境人员12.7亿人次,进出口货物81.6亿吨,入出境交通工具约1.2亿辆(艘、列、架)次,分别是“九五”时期的3.3倍、1.6倍和1.6倍。

同时,在国家和地方口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口岸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口岸开放过热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口岸效益明显提高;重点口岸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顺利制定实施。

    (二)口岸大通关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大通关建设。比如商务部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下,结合商务工作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就“一站式”通关进行了磋商;铁路部门对国家战略性物资采取便捷管理措施,大大缩短了车辆的换装时间和在站停留时间;交通部在山东港口至仁川航线进行携车旅行和汽车货物运输的试点研究;民航部门加强了中西部地区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最近正研究在主要航空口岸实行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申报“三单合一”改革,等等。

  二是大通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各地政府、特别是重点口岸所在地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大通关联络协调机制,其中由省、市分管领导担任协调机制负责人的占90%以上。一些地区还建立了跨省、市的口岸联络协调机制,例如重庆市与广西的凭祥口岸签订口岸大通关协议,成立重庆-凭祥口岸大通关协作领导小组,促进了两地口岸协作。

  三是大通关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重点口岸所在省、市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本地区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具体实施方案。上海、福建、山东、宁波等省(市)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大通关发展战略,例如福建省在几年内相继出台了《福建省进一步提高口岸大通关工作效率的具体措施》及《补充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

  四是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有28个省(区、市)设立了37个地方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14个省(区、市)制订了电子口岸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36个地方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了合作建设地方电子口岸备忘录,现在电子口岸的建设已经覆盖了21个省(区、市)和15个地区。山东、上海、广州、宁波、深圳、天津、满洲里等7个地区率先投资建成了地方电子口岸实体平台一期工程,浙江、福建、粤东等地开始筹建实体平台工作,另有23个地方电子口岸虚拟平台已经上线运行。一批“大通关”服务项目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上线运行的电子口岸跨部门联网项目已经有42个,口岸效率明显提高。

  (三)口岸查验工作不断加强。

  各口岸查验单位立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交往迅猛增长的形势,深化改革,创新手段。边检部门在罗湖、文锦渡、沙头角、拱北口岸共安装125条自助查验通道,有75%以上的港澳旅客已经实现自助通关,旅客通关时间只需8秒左右。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推进“三电工程”,电子报检、电子签证比例大幅提高,口岸与内地直通式电子报检工作逐步推进。海事部门加快信息化进程,基本建成运转协调高效、内联外通、装备先进、适应海事管理要求的数字海事平台。全国海关不断创新通关监管模式,一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实际监管,在监管业务量大的重点口岸配置55台(套)H986等大型查验技术装备,建立健全海关物流监控系统,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无纸通关、便捷通关、预约通关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启动区域通关改革,加快了通关速度。经中办、国办、军办批准,从今年4月起,武警部队参与海关监管和缉私人员增加到9000人,并形成长期参与海关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了海关一线监管和缉私力量。

  口岸查验部门的协作配合更加密切。2005年3月,海关总署与质检总局签署了关检合作备忘录,建立和启动了关检合作机制。2005年8月,海关、边检、检验检疫部门在拱北口岸客车通道建成了“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首次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确认、统一放行。该系统日均验放车辆4000多辆次,平均通关时间为20多秒,比人工验放提速10倍,电子车牌与指纹识别率平均在98%以上。

  (四)口岸综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口岸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去年5月25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将海关总署口岸规划办公室更名为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赋予了研究提出各类对外开放口岸的整体规划及口岸规范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根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组织协调口岸通关中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口岸工作等职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口岸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具体体现,必将有力推动全国口岸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各地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口岸工作的领导。例如,上海市率先在全国省市一级口岸管理机构中进行改革,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口岸领导小组,建立了直属上海市政府的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口岸工作,建立了直属于市政府的正厅级的口岸办;福建、浙江、海南等省将口岸、海防、打私工作部门三合为一,成立省口岸海防打私办公室;山东、四川等省设立由省政府办公厅管理的副厅级口岸办公室;广东、安徽等省恢复了“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的牌子。这些都为完善地方口岸管理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也加大工作力度,有力支持了口岸工作发展。例如,中央编办积极根据口岸发展需要,为新开口岸和老口岸做好配编增编工作,2005年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摸清了口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发展改革委设立口岸专项基金,每年拨付数千万元用于口岸基础建设等等。

    三、建立一支稳定、精干的口岸信息员队伍,增加高效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对口岸建设的促进作用

    回顾2006年的口岸信息工作,可以说以往“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正在改变为比较均衡分布、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的状态。质量和水平不达标的信息已经基本绝迹;大部分报送的信息,质量和水平稳中有升;高效信息在报送信息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口岸工作优秀论文评选过程中,相当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涌现出来,显示出口岸信息队伍的雄厚实力和深厚潜力。关键是如何加强引导,稳定队伍,充分调动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

    继前年产生的一批优秀稿件后,我们的一些信息员在去年向着高效信息方向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青岛口岸办王悦中同志的稿件《国际邮轮业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对策》、上海市检验检疫局洪雷同志的稿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入世和履行WTO承诺影响评估》以及湖南省口岸办的稿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湖南现代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内容就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几篇信息均能够立足本职岗位,从全局和全球的高度着眼,透过平凡的日常工作,发掘出其内涵的高度价值,发挥出较高的社会影响。

    然而,如若从国际、国内形势迅猛、急剧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大幅度提高信息工作的水平。关键在于稳定队伍,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面对当前国内外喜人而又逼人的形势,我们这支不足百人的口岸信息员队伍的规模并不是已经到位了,而是还存在较大的缺位。尽快培训出一支规模大、相对稳定、素质高、能打硬仗的口岸信息员队伍,增加高效信息,提升信息档次,正是我们口岸信息工作的当务之急。口岸信息队伍建设,应从以下诸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要靠领导重视,尽量维护信息员队伍相对稳定。各级领导要树立超前意识,平时就要把那些对口岸信息工作有热情又有一定水平的同志尽快聚拢起来,加以培训,促使他们尽早成材。既要充分发挥少数尖子的带头作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要尽快培训出一支普遍能发现情况、具备文通字顺的写作能力、热情较高、肯于奉献的信息员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要注意保持这支队伍相对稳定,不要经常变换他们的岗位,以便保护他们撰写信息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他们能通过经常性的积累,水平不断提高。如此,口岸应当及时上报的重要信息就不会被遗漏,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二是围绕口岸中心任务开展信息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开放日新月异,国际经贸瞬息万变,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我们一方面观察问题的视野必须更加开阔,另一方面又必须抓住中心工作,环环紧扣主题,才能有利于信息水平的提高。口岸工作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性,它的工作范围很广,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它的信息资源内容丰富,题材宽广,类别繁多,有综合管理信息、通关信息、检验检疫信息、对外经贸信息、客流、物流信息,还有涉外旅游、边贸商务等信息;与此同时,人们对口岸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口岸有关主管部门领导需要有助于科学决策的信息;口岸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自身工作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广大口岸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也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需要口岸信息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全局意识,站在整个口岸工作层面上来思考信息工作。一方面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围绕当前口岸重点工作,采集捕捉涉及全局工作的口岸信息,进行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和及时传递。当前口岸的中心工作既要监管有效,又要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有哪些倾向性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为了配合口岸领域中心工作的完成,我会信息部每年在信息工作座谈会召开期间,都向大会提交当年工作要点;去年,我会下发征集口岸工作论文时,也开列了参考题目。这些都可作为同志们开展信息工作的可靠参考依据。

    三要注意经常深入第一线,广开信息源。提倡专职或

    兼职信息工作通讯员深入现场,深入实际,与广大一线口岸工作者广交朋友,建立感情,增多共同语言。而不能把主要精力坐办公室,到处抄袭,满足于当二传手、三传手;抄来抄去,再有价值、再有生命力的也要变成时过境迁、软弱无力的垃圾信息。再有,信息员要开拓较宽的知识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自觉地把本部门、本单位置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

    四要密切同广大进出口企业的联系,以服务质量和特色取得他们的信赖和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外经贸事业和广大进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企业面对的竞争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范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愿望和要求。

    当前,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而言,如何规避国际上对我

    国出口产品日益增加的反倾销问题,很可能是关乎其生存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6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竟占到同期世界反倾销案件的46%左右,而目前我国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左右。目前,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又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正是这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频频对我国发起反倾销攻势的最大的两名对手。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师威尔.马丁认为,中国70%的出口商品很容易受到他国的反倾销攻击,未来10-15年内将持续面临更为严重的威胁。这对我们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在相关国家的市场占有份额来说是一个不易逾越的难题。口岸信息工作者身处口岸前沿,站得高,看得远,可以通过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使我国商贸界注重和强化反倾销的理念,更全面、更深入地从源头上化解国际上对我国的反倾销浪潮,从而保持我国出口健康发展。

    其次,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封杀我国出口产品,也

    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急迫问题。在这一方面,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工作者向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予警信息,值得口岸其他部门的同志借鉴。

    五要注意尽可能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据了解,极少数省区的口岸单位(包括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基层口岸机构)至今还不能利用网络报送信息,以至不少内容相当好的信息因报送周期过长,变为昨日黄花,使得接受单位不便采用至少不能悉数采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否则就要一步跟不上,步步根不上,最终会追悔莫及。希望各级分管信息工作的领导,为信息岗位创造条件,尽快让有关人员学会电脑,配足设备,应用网络,跟上时代的步伐。

    六要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一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凡是积极、及时提供优质信息的,就要鼓励和表彰;不但要给予精神鼓励,而且要给予物质鼓励,各级口岸单位都要抓此项工作。但是,必须注意避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由于岗位的限制,许多同志不能在上班时间搞信息,而只能在业余时间撰写信息,常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确实很是辛苦,而且有时要默默做贡献。我们理应给以他们必要的补偿,以保持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持续不断。

    对于建立高素质口岸信息队伍,中国口岸协会也必须发挥作用,责无旁贷。除去进一步提高三个信息载体的质量以外,我会今年还要抓三件大事,有力地支持各地口岸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一是尽快出版口岸建设和大通关论文集,为广大口岸信息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二是网站根据实际情况再次改版升级,以期为口岸各界同仁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服务;三是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办好第三期口岸信息员培训班。

    总之,中国口岸协会要经常和信息员保持联系,要和他所在的单位保持沟通,要千方百计地为这些同志进一步做好口岸信息工作提供服务,提供支持。

    同志们,今天的会是一次动员会、交流会、评比会,通过这次会议要使全国口岸信息工作创出新路子,推向新水平。面临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突飞猛进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广大口岸信息工作者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提供口岸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信息形式和服务内容,紧跟时代的要求,确保信息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