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最低限价也许会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免遭反倾销调查的有力措施。在《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3月1日正式启动之际,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透露,该会正在积极建立纺织品企业的行业自律机制,其中包括对敏感纺织品类别出口实行最低限价。
据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的消息已在其网站上公布,在一天内就有415家纺织品企业表示愿意加入。这415家企业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占总量的50%以上。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希望将纺织品出口增幅控制在30%以内,这也恰恰是自今年1月1日取消配额以来中国对全球纺织品出口的增幅。为此,主动设限是预防无序出口、规避美欧“二反一保”等贸易壁垒的必要措施。
目前,除了从1月1日起对纺织品出口加征关税和从3月1日起实施《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以外,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把一些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引起进口国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纺织品列为敏感产品,对其出口秩序进行重点监控。“我们还在酝酿建立最低正常价格协调机制。”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沈阳表示,这一“最低限价”将要求参加自律机制的企业在出口同一类别的商品时不能低于这一价格。
日前访华的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称,如果中国自己无法对纺织品出口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那么欧盟可能会启动WTO下的“特保措施”,以限制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增幅。
“特保措施”被曼德尔森认为是有效阻止欧盟纺织品进口猛增的利器。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海口岸对欧盟出口应税服装1亿件,同比增长48%。而启动“特保措施”将把指定的某些纺织品的进口增幅限制在7.5%。该机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确定的,它允许有关国家单方面限制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口。欧盟此前从未采用过这一机制。
要有效自律就少不了动真格,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称,将对违背贸易法规、扰乱出口秩序的企业进行举报或吊销其进出口权,同时还要建立预警机制,对某一类别的纺织品亮出红灯表示某个国家已经开始限制这一类别产品的进口;亮出黄灯表示某一类别的纺织品出口剧增已经引起了相关进口国的关注。
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顾庆良教授表示,“一旦实施最低限价不会打击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即使有企业反对,也是那些依靠低价竞争的贸易商。”他认为,这些措施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敏感的纺织品种类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贸易,否则只会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