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首先了解各国的货币、贸易手段,考察其度量衡换算及贸易方式或习惯。林局坤举例说,在越南,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非银子。中国青瓷盘碗、 丝、绫绢等物用淡金交易。在印尼爪哇,为货币正式交易,使用中国历代铅钱或铜钱交易。在锡兰,对中国麝香、 丝、色绢、青瓷盘碗,用宝石珍珠交换,这是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此外,在有些国家,则以中国的手工产品充当货币进行交易。
林局坤告诉记者,各国的度量衡不尽相同,郑和对此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如印尼爪哇“斤秤之法,每斤二十两,每两十六钱,每钱四姑邦。”柯枝国(今印度科钦)“论播荷说价,每一播荷该番秤二十五封刺,每封刺该番秤十斤,计秤十六斤”。在古里(今印度卡里卡特),买卖双方出掌定价为准,不得反悔。古里地闷,贸易则以妇女出面承担。由于郑和船队情况准确,买卖公平,所以贸易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郑和船队尽量做到与各国贸易交往中的平等重信,如在古里,双方贸易一旦达成协议,签定合同,“或贵或贱,再不悔改。”既不强买强卖,也不巧取豪夺,为各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时间,印度洋成了中国和阿拉伯贸易的海洋,波斯湾、红海口成了沟通东西方商品的中转集散地。东方活跃的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把中国丝绸、瓷器、南洋香料运到地中海东部,转运意大利北部,再转卖给欧洲。
林局坤称赞道,这种中外贸易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明代瓷器制造业、纺织业、手工业、船舶业的迅速发展,使江南经济萌发了资本主义的嫩芽,而且对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繁荣了国际的经贸活动。同时,国外产品输入中国,也刺激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中国所缺少的货物如胡椒由珍品变为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