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中国“货代”市场走向规范
      
  走向分化的货代市场
  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形势呈现“进出口关税大幅下降、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外资加快在中国投资、服务贸易逐步开放”的新景象。与此同时,中国的货代市场正在分化,每一个货代企业都在这一分化大潮中重新思索着自己的定位与归宿。
  1993年,我国货代市场由垄断经营走向开发竞争,货代企业由独家垄断,发展到1700多家,货代市场空前繁荣。到了2000年,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货代企业开始在服务创新、企业转型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
  然而,尽管通过提高产品的独立性与差异性、提供增值性服务等手段,我国货运业多年来演绎了持续高增长的神话,加入WTO,却令中国货代企业不得不面临许多新课题。
  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指出,早在加入WTO之前,我国货运业就已经在许多方面有所开放,如铁路货运业务,这一连非铁路系统国有企业都难以拿到的业务,准许外资企业与铁路系统企业合资、合营;加入WTO之后,我国货运业又在3年内取消了对外商的所有限制,2004年开始允许外商在货运代理业全资。而这一被外资货运代理企业纷纷称赞为“政策利好”的行为,对我国货代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我国货代多以合资方式与外资货代合作,取消外资限制后,原有的合资、合作业务面临着较大的滑坡。另一方面,走向全资的外资货代竞争将更加自由,昔日的合作伙伴将变成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货代的劣势将进一步凸现出来。
  强身健体迎挑战
  针对加入WTO我国货代市场逐步向外资公司开放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未雨绸缪,首要任务是对内资企业松绑,使其竞争力不受到限制。
  为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国际货代企业在我国内地的网络建设,原外经贸部自2000年12月下旬开始,就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已核准经营地域内设立分公司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由于这个国际货代企业所指的,并不包含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内,因此这一行为,为内地资本的国际货代扩大业务网络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有利于内地货代企业发展,而被看做是为后来我国加入WTO所做的一个准备。此外,为了规范、提升货代业,商务部于2002年推出了全国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分3年推行这一证书。
  同时,我国货运业面对外资大举进入、以种种灵活手段抢占市场的现实,纷纷以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品牌业务为法宝,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铁道部有关官员在外资进入中国铁路服务系统时所言:“我们欢迎他们来,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据悉,为迎接外商外资参与铁路货运市场的竞争,铁路系统进行了财务等方面的改革,并引入竞争机制。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
  而在行业内素有“做拼箱,找松昌”之口碑的天津松昌国际货运有限责任公司,以其独有的特色服务理念,在拼箱领域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其强大的海外代理网络,更是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
  日益规范的竞争
  日前,商务部颁布《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备案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此迈开了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步伐。
据了解,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不设门槛,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备案运用电子政务,实行全国联网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的审批取消后,商务部将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信息数据。此外,《办法》还突出了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的作用,明确规定:“国际货代行业协会应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企业备案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我国货运代理业经营资格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行为,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外贸的大出大进让货运业赶上了难得的机遇。有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7月1日,全国经审批的货代企业共5012家,其中法人企业2555家,分支机构2457家。面对开放的货运代理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政府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强化货代业市场运作,保护公平竞争,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有力手段。目前,商务部正在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修改的步伐。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货代市场正在向规模化、正规化发展,对于中小型货代企业来说,要么进一步做大,要么将会被兼并被淘汰。由于一体化承运人、独立的运输经营人、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崛起将使货代市场由自由竞争走向寡头竞争阶段,如国际快递已经由若干家寡头公司所垄断,我国的货代市场也难以避免这种趋势。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