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调整优惠政策
乌克兰政府开始整顿经济秩序。2月底乌克兰内阁宣布废止了近30个对一些行业和部分企业优惠的法令法规。取消部分税收优惠是乌克兰新政府调整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现政府认为,上届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非但没有对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却使少数人利用它中饱私囊。取消这些政策优惠,不仅有利于铲除腐败,而且可开创出一种公平竞争的新局面。
为加入WTO,乌克兰政府取消了对煤矿工人的6%~8%的国家财政补贴;取消保护关税以后乌克兰农业和汽车制造业将面临国外竞争者的威胁,在几天前通过的国家预算修正案中,乌政府还取消了对乌克兰国产汽车生产厂享受的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政策。
从今年3月1日起,进口原油在海关完税后需再增交20%的增值税,而且必须使用现汇,禁止用期票支付这部分税款。此前一些石油进口商在进口了原油以后先清关,然后不缴纳增值税就把原油转给石油加工企业,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后再把成品出口,于是出口商有权享受优惠贷款。当然,取消这方面的优惠对新政府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从这些企业中征收的各种税费是现政府的一笔巨大财政收入。今后所有的石油加工企业再不能无偿地提炼汽油和利用过境天然气了。
按照计划,今年年中内阁将讨论乌克兰优先发展区和自由经济区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推动乌克兰加入WTO十分关键。不久前乌克兰经济部对经济特区做了考察并得出结论,自由经济区的特别税收体制不能保证外国投资项目的产品出口。此外,这些经济特区项目资金的利用率极低,对特区的优惠支出平均超过国家回收资金投入的两倍。
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顿聂茨克自由经济区,去年国家划拨给该经济特区企业的优惠税款规模最大,为1.67亿格里夫那,占乌克兰经济特区全年优惠税总额的61%。该特区企业由此节约税款596万格里夫那,占乌克兰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总额的22%。问题不仅如此,设立该特区的初衷,是要发展地区工业和相关产业,但实际上特区里仅有几家肉类加工厂。而西部的一些特区至今也没能引进外资,从特区创立之初至今,72个优先发展区中有13个区分文未进,11个自由经济区里有2个区颗粒无收。
乌政策调整基于以下原因:为政府开发财政资金新来源;为乌今后加入WTO做扫清障碍;对前任政府优惠政策的受益者进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