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共进口汽车24949辆,比去年同期下降51%,其中进口小轿车14965辆,同比下降58%。
天津海关:今年1月-5月份,天津口岸进口汽车19674辆,货值6.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8%和34%。日本、韩国和德国车进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进口日本车6627辆,下降50%;进口韩国车4914辆,下降52%;进口德国车3409辆,下降28%。
大连海关:大连口岸今年前5个月进口汽车5290辆,价值1.6亿美元,均比去年同期下降57.8%。
深圳海关:深圳口岸1月-5月份共进口汽车6046辆,进口值2.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2%和27.4%。
“落地征税”提高进口商成本
国家发改委在去年6月1日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从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记者在天津保税区调查了解到,虽然“落地纳税”政策目前并未正式实施,但给进口商带来的“恐慌”一直在蔓延,很多进口商采取了观望态度。
坐落在天津保税区内的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是国内最大的进口汽车集散地,天津口岸大部分进口车商都在这里租店经销。记者在这里看到,展厅里展示着各种品牌进口车,但观者寥寥,很是冷清。
据汽车城总经办主任、项目开发部副部长石勇说,这种“门可罗雀”的场面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了,与以往“门庭若市”的场面形成极大反差。在国家出台“落地征税”政策前后,就开始有进口商退出汽车进口行列了。
百得利(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红晶说,以前国家对进口汽车实行保税政策,汽车保税区成了进口汽车的“蓄水池”。汽车到港后,先存放在保税区,每天每辆车也就交几块钱保管费,有了买主,再交税出库,因此经营进口汽车资金占压不多,风险也不大。实行“落地交税”后,如果进口100万元的汽车就得交50多万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同样的资金进口同样的车,以前可以进3辆,现在只能进2辆了。
合资企业对进口车形成压力
由于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基本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生产企业,而且生产的车型大都为其主力车型,因此对于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车型和数量,这些厂商将不得不考虑两个市场之间的冲突,权衡利弊。一般来讲,如果一款车型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投产,则其进口将被停止。这样,随着国外厂商在中国投产的车型越来越多,可以用来出口到中国的车型将越来越少。
目前,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3.0以下的轿车已在国内设有合资厂。为避免同品牌竞争,上述国外汽车厂商对在中国生产的型号已停止接受进口订单。此外,2005年国产合资车已开始由中、小排量低档车向大排量高端车发展,近期国内将有宝马3系列、5系列高档车下线,奔驰、凯迪拉克、奥迪A6、尼桑天籁、丰田皇冠等高端车逐步在国内生产,对进口原装车构成强大威胁。目前,进口车只在3.0以上大排量汽车及越野车上还保持着较大优势,中、小排量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已逐渐丧失。
随着合资汽车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进口成套散件(按整车税号统计)也锐减。今年以来,在天津口岸进口成套散件的大户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由于伊兰特车型已达到77%的国产化率,不需要继续大量进口成套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