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争当海峡西岸经济区“引擎”
积极融入福建省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从宽视野、更高层次上思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厦门逐渐明确发展定位。在8月19日召开的厦门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郑立中提出,厦门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努力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
发挥龙头作用、增创领先优势,就是要引导、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或发展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厦门要充分发挥枢纽口岸的辐射作用、扩大开放的桥梁作用、体制创新的示范作用、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对台工作的基地作用、统筹发展的表率作用,领先、领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郑立中提出,厦门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局,在“特、港、创、带、建”5个字上下功夫:
在“特”字上增优势、创特色。积极争取中央批准厦门开展区港联动试点,扩大保税区范围,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境内关外保税港区,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业务,并积极探索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依托三大台商投资区,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争取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企业研发、营运总部,使厦门成为台资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高投资、经贸等合作交流的自由度,使厦门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和内地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主通道之一。
在“港”字上求突破、提功能。大力推进厦门湾组合港建设,加速形成通达世界各大洲的集装箱航运网络;吸引国内外有强大实力的航商和码头公司等参与港口建设经营,形成多元投资和营运主体。完善厦门机场配套设施,做大空港物流园区,拓展客运中转业,提升航空港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建设连接国内外客货捷运的航空主枢纽港。以建设宽带城域综合信息服务网和高速宽带信息交换平台为重点,加快信息港建设步伐。
在“创”字上促改革、增动力。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致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带”字上拓空间、见实效。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继续发展壮大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光电子、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形成强大的制造业集聚、融合、扩散效应;加快发展流量经济,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淡化行政区划界限,深化城际产业协作,引导相关产业向周边地区延伸产业链,推动城市联盟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发展,壮大闽西南一翼,推动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合作。
在“建”字上创环境、树形象。积极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进“教育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建设,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推进生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