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制落地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5年1月1日中国取消实行多年的汽车产品进口“配额制”管理后,“登记制”将取而代之成为国家掌控进口汽车的重要办法。广州AEC汽车城营运总监邓愚透露,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登记制”要求取得品牌授权的进口车经销商,首先必须向国家经贸委或者国家发改委申请和登记自己所需进口车的品牌和车辆数量,相关机构通过审核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等方面来综合考证,确定是否向其发放进口权,然后在海关部门作相应备案。所以,进口车商必须首先拿到国外汽车厂商的品牌代理权,这意味着,今后强势的进口车经销商将主宰整个进口车市场。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丁宏祥透露,登记制将在配额制度取消的同时实施,也可能在配额制取消之前试运行一段时间。登记制的具体实施细则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以前横行大道的“水货车”将会遭到灭顶之灾。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汽车市场专家张伯顺认为:“取消进口车配额后,登记制客观上可能会起到限制进口车数量的作用。”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进口车配额制取消后,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不会很大,但是对进口车采取适当控制措施仍是政策制定者首要考虑的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会副主任饶达指出,取消配额制后,国家仍然需要对进口车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事前掌控进口车的整体情况,包括进口车的数量和品牌等,避免进口车市波动过大。登记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有进口车经销商表示,配额制多少带有计划行政的色彩,而且配额制因为实施上的不透明,容易产生“寻租”等现象。实行登记制,除了顺应世贸原则外,也要比配额制度透明,只要经销商有实力,大家都能在同一平台平等竞争。
进口车“软着陆”
登记制可以达到主管部门对进口车进行事前数量和品牌等进行监控的目的,邓愚认为,除了登记制之外,一些配套政策规定还将有助于进口车市在取消配额制之后实现“软着陆”。这些配套政策包括明年1月1日落实的进口车“落地完税”制度,有望于今年10月出台的汽车三包规定,以及之前已经实施的进口车“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等。
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进口车“落地完税”制度后,国家将不再设进口车保税仓库,取消进口车保税。这意味着车辆到港即要求经销商付清车款和关税,汽车进口商经营成本将大幅增加,市场将会进一步淘汰实力稍弱的中小进口车经销商。而三包规定和“3C认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要求则更严格,直接增加了厂商和进口车经销商的经营成本,进一步要求进口车经销商具备相应的实力。
在进口车市场经过一系列政策洗牌之后,生存下来的进口车经销商的整体素质将有所提高。而在经营成本提高后,经销商对长期回报的要求也将使他们经营更加规范。
厂商施“硬手”
在进口车一系列新政和规定面前,进口车厂商不得不严阵以待。一方面新政策给厂商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施加了压力,另一方面,建立以厂商为核心的销售体系也给了他们更大的控制权利,让他们可以牢牢的掌握销售渠道。
“3C认证”制度、三包规定都是从厂商角度进行相应规定;即将实施的登记制也是在厂商授权品牌的前提下,经销商才能从事进口车的经营活动。政策在有意引导厂商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体制的同时,厂商的核心控制作用也逐渐在销售渠道中显现。
毫无疑问,在建立以厂商为核心的销售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厂商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加,对进口车市场的控制力度将会增强。宝马在中国只有4个进口车经销商,大众在中国也只有13个进口车经销商。实行登记制以后,各品牌进口车将建立类似宝马、大众的销售渠道,从众多的进口车经销商中挑选为数不多的有资金实力、且渠道网络比较健全的经销商作为品牌授权代理。在整个市场规范的前提下,厂商对市场的反应也会更加敏感。
邓愚认为,政策所至,未来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将会进一步显现。如果经销商在品牌维护、渠道网络建设等个方面都做的很出色,他们与厂商之间的话语权就会相应增强。反之则会完成受厂商的摆布,甚至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