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延续了三代人的中华百年“胶梦”已经成真:截至2003年底,全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66.1万公顷,干胶产品56.5万吨。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年产胶量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43个产胶国的第五位。8月31日,“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致词。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杨绍品、副局长龚菊芳出席并主持会议。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经济和国防资源。早在1904年,当时的云南省干崖(今盈江县)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巴西橡胶树树苗8000余株,漂洋过海,历尽艰辛,运到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的东南坡种植,点燃了中国人的“橡胶梦”,从此一批又一批爱国华侨和有识之士先后多次引进橡胶树苗,在我国海南、广东、云南等地成功种植,使中国成为橡胶树的新种植区。新中国诞生之后,面对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党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先后调集2万多名解放军官兵及科技人员,开赴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区,与当地群众一道,揭开了大规模垦荒植胶的序幕。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借助市场的力量,进入快车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创建了热带北缘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世界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都在近赤道低海拔、低纬度地区植胶,北纬15°以北、南纬10°以南的地区被称为“非传统植胶区”。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垦员工,经过艰苦努力和科技创新,在位于北纬18°至24°的海南、云南、广东省等地成功创建了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打破了传统植胶禁地。

    ―――实现了天然橡胶种植良种化。产业开发初期,为了解决胶树良种问题,我国采取引进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引进优良橡胶树无性系,从中选育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在全国建立21个适应性试验点,经过24次台风、8次强寒流的考验,以及5至25年的系统采胶鉴定,筛选出5个高产、抗风和抗害的品种,作为我国不同植胶环境类型区的大规模推广级品种,并确定了这些无性系胶树的栽培立地条件和割胶制度。同时,利用国外胶树无性系间或国内初生代无性系与国外优良无性间的杂交,取得了丰硕成果,有73个品种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此外,我国研究创新的橡胶树产量苗期预测方法,橡胶树花粉,花药植株的培养和橡胶稳定三倍体的培育方法,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割胶技术制度。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广大植胶工作者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养、割相结合的割胶技术;提出了坚持看物候、看天气情况、看橡胶树生产状况的割胶制度。这些技术和制度,对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的持续、稳定高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978年以后,运用乙烯利剌激割胶技术获得成功,对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国橡胶树种植一直走的是人工培育橡胶林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发展天然橡胶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人工橡胶林是世界上开发热带地区、在旱地建立的最好的生态系统之一,起到了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进行生物自肥的作用。实施标准耕作的橡胶种植园,更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原来土壤的肥力,是一种自然稳定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天然橡胶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我国经济和国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还促进了热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目前有150多个植胶农场和18万余家植胶农户,约有300万人在天然橡胶业就业。我国植胶区多数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50多年来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业的税收占该州财政收入的40%,有的县市甚至高达70%以上。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