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波海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开展对进出口企业的引导帮扶,深入推进进出口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有力净化口岸进出口环境,促进地方外贸健康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法:
一、倡导守法便利,推进企业信用管理
一是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全方位、多载体介绍海关政策规定,解答常见业务问题,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14年,累计组织诚信宣讲20余场,企业和群众参加人数逾1200人,发放诚信宣传册522份,制作诚信宣传画38张,发送诚信宣传短信675条。二是推进《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发放企业信用政策宣传册5000余册,积极联系外经贸局、口岸打私办、报关协会等相关单位,及时通报《信用办法》相关内容和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全年累计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专题培训3次,培训企业相关人员近800人,开展广场普法宣传1次,发表和刊播新闻报道4篇次。关区所有AA类、A类和B类企业已完成信用等级的转换。三是培育高信用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关企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点对点辅导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指导、鼓励企业主动参评海关高信用企业,享受海关便捷通关服务,降低通关成本、提高对外信誉。截至2014年底,宁波关区高级认证企业89家,一般认证企业2943家,比2013年底分别净增9家和234家。
二、加强差别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一是定期监控企业查验率。分析企业通关便利措施以及严密监管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通报关区相关部门及业务现场,及时提醒对查验率较高且无查获以及长期未查验的企业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守法便利、违法惩戒”原则的导向作用。二是开展企业差别化管理。根据企业规范经营情况,对A类以上企业和报关企业分别开展布控、约谈、发放告知书和表扬,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管理,提升诚信守法、规范经营的自律意识。2014年累计表扬企业128家次,约谈企业44家次,布控企业24家次,发放告知书197份。三是及时进行企业类别调整。坚持刚性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上调管理类别,对有走私违法行为企业,做到“应降必降”,确保“惩戒”及时到位,2014年共对466家企业进行升类,192家企业进行降类。
三、密切联系沟通,促进关企良性互动
一是开展企业协调员试点工作。与关区109家重点帮扶企业签订《关企合作备忘录》,“一对一”帮助企业了解海关政策、解答业务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关企无障碍对接,做到“最新政策有告知、重要事项有提醒、业务咨询有反馈、问题反映有落实”,目前关区共有企业协调员和部门联络员34人,2014年累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近200个,解答业务咨询500多个,受到企业好评。二是组建关企QQ群。将海关企业协调员、部门联络员和109家企业联系人全部纳入关企QQ群,方便关企实时互动交流。目前,关企QQ群成员已达152人,2014年全年通过QQ群发布政策信息100余条。三是丰富完善关企合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设立 “企业基本信息”、“服务企业工作情况”、“数据统计”、“工作动态”等栏目,建立统一操作平台,全面记录、总结、分析和评估关区服务企业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深化部门合作,共促企业诚信发展
一是加强工作联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海关企业类别工作,省、市口岸打私办系统连续5年、宁波市政府连续3年将海关高信用企业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考核指标,鼓励更多企业进入高信用等级行列,诚信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深化关贸协作。通过签订备忘录、联合宣讲、业务合作、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地方外经贸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完善部门间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企业教育、规范、帮扶工作,增强企业懂法守法、自管自律的水平。三是建立信息共享。积极参与“信用浙江”和“信用宁波”建设,传送企业类别调整信息,并及时获取企业在其他政府部门的奖惩信息,建立进出口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全面掌握企业经营、资信等状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