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江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带领有关县(区)和市直、驻市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到赣州东站铁路口岸作业区和赣州综合保税区调研。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口岸办和赣州经开区工作情况汇报,共同梳理和研究解决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史文清指出,赣州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一直为“内陆”所困,进出境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振兴发展升级,就必须打破瓶颈。目前,我市口岸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赣州进境木材直通模式即将试运行,这是《若干意见》先行先试带来的“红利”。赣州东站铁路口岸作业区规模小,应抓紧扩容增效。开设赣州―武汉―欧洲货运专线正在积极争取中,这是对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破题之举,也是实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直通的运行平台。这些口岸功能实现以后,可以全面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大聚集,将沿海口岸的服务功能延伸到赣州,使赣州能够享受国外低成本优势资源,将赣州优势产业发展的触角扩展到全球,“内陆”赣州将随之进入全新的“口岸时代”。
史文清同时指出,赣州市铁路口岸作业区场地狭小、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加快铁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是降低货运成本、缩短货运时间的有效途径。要立足铁路口岸作业区的扩容增效,在加大投入、做大规模、提升货量、规范管理上多想办法、拿出措施,真正把口岸建好、建大、建强。
史文清强调,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赣州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已获批的全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是我市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物流仓储平台,是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也是加快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坚持高位推动,切实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重点推进保税区与跨境电商联动建设,真正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大通关”示范区、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内陆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基地、四省交界重要的采供销平台、中部地区金融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要加快建设进度,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培育特色、规范操作,注重上下联动、密切协作,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真正把综保区建设打造成为示范工程、优质工程和廉洁工程,确保综合保税区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要着力招大引强,加快制定出台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全市开放型经济重大项目优先进驻综合保税区,不断提高综合保税区招商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要广泛集聚人才,充分发挥赣州高校聚集的人才资源优势,联合各类大中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建立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金,抓紧组建一支有专长、懂业务、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才队伍,为综合保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相关地方和部门(单位)要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共同把口岸建设抓得更紧、更快、更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市领导王林云、张圣泽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