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8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6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6号)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口岸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口岸高效、立体、深度通关协作,九江口岸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积极调研,按照省口岸办统一部署,先期在省内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关检“三一个”工程等“三互”落实工作。
一是召开座谈会、业务会、工作会部署“单一窗口”建设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了九江口岸“三互”大通关工作座谈会,听取驻市各查验单位关于“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积极举措、创新做法和有益探索;召集办业务工作会研究“单一窗口”试点工作思路,商讨试点建设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框架内容;召集“单一窗口”相关建设单位负责人召开九江口岸“单一窗口”试点工作会,就九江港口岸“单一窗口”试点工作思路和实施步骤征求各单位意见和建议。
二是开展学习考察,形成项目建设方案。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单位赴上海、南通口岸考察电子口岸建设,参观两地电子口岸运营公司,听取两地电子口岸建设经验介绍,借鉴两地口岸部门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机制和方式,形成了《关于九江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学习考察情况的汇报》和《九江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项目建设方案》。
三是加速推进九江港口岸关检“三个一”工程建设。5月26日,日彩影像科技(九江)有限公司等企业的4票进出口货物,首次通过关检合作“三个一”统一版“一次申报”系统海关端向九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成功。在总结城西港现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三个一”系统运用至九江出口加工区,实现了九江地域范围内的全覆盖。6月24日九江关、检签订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工作方案,从联络人员、运行机制、协同配合方面予以制度保障和规范。截止7月31日,通过统一版“三个一”系统办理全流程通关2票,受理“一次申报”报关单63票,发送同步放行指令1688份。
四是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一体化及检验检疫一体化在九江口岸落地。继续推动我市口岸查验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为进出口企业减负,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九江海关在2014年底试行无纸化通关成功的基础上, 2015年全面推行无纸化通关,对在九江口岸出入境的货物只发送电子通关数据,不再出具纸质通关单。据统计,企业通关时间缩短30%,查验、检验检疫环节时间及费用节省近半;通过远程视频查验、非侵入查验等现代科技查验方式,降低进出口查验率0.5个百分点;九江检验检疫局帮促企业降低商务成本,对进境木材实施集中查验,今年九江口岸进境板材600余标箱,近10万立方,据估算,为企业减少物流费用近660万元人民币。
五是拟定《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根据赣府发〔2015〕6号文件精神和九江港口岸实际,市口岸办自我施压,对落实“三互”大通关提出12条具体工作任务并明确时间表及责任单位。提议成立全市“三互”大通关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现该实施方案已呈报市政府审定。
受益于大通关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驻九江口岸各查验、生产、代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口岸运行各项数据增长明显,昌九水运通道发展迅猛,指标增长率全省靠前。2015年1-7月,九江口岸完成外贸进出口运量1248.257万吨,累计增加13.59%。集装箱船舶2342航次,累计增加341个航次。集装箱吞吐完成14.5292万标箱,累计增加18.37%。九江至洋山港江海直航航线共计运营94班,共载货11233重标箱,对比去年同期,航班数增加50班,载货量增加5406标箱。1-6月份昌九支线完成51105TEU,同比增长178.4%。南昌九江小支线航班固定,基本达到天天班密度。
另,1-7月,九江口岸完成8.62万外贸重标箱,同比增长41.59%。其中1-6月完成7.25万外贸重标箱,同比增长40.84%,占全省水运口岸(作业区)完成10.9万重标箱的66.5%,占全省口岸(作业区)完成13.3万重标箱的54.5%,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省同类数据11.84和12.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