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下降价格上扬
甘草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大宗药材,在国际市场中享有较高声誉,出口到世界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甘草主要出口国有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国。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西欧各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港澳地区。我国出口的甘草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而甘草液汁及浸膏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甘草和甘草提取物在国外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烟草业,少量用于化妆品。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资料显示,虽然近20年来,我国甘草液汁及浸膏的出口量从1980年开始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高,但是甘草所占的市场份额却较低,且出口量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野生甘草资源逐年减少,人工甘草的供应量有限,而其他甘草出口国,如中东地区的伊朗和阿富汗等所产甘草低价出售对我国甘草形成冲击。另外,由于我国对甘草出口采取配额管理,在出口量上有所限制,所以近几年甘草出口量每年均在6000吨左右。
据观察,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甘草年需求量保持在20万-25万吨,其中高规格甘草一直货紧价高。根据国家海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甘草虽然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其价格却在不断上扬。2000年为每公斤1.64美元,2001年则上升到每公斤1.86美元。而甘草液汁及浸膏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且略有上涨,出口价格平均在每公斤2.5美元。
一直以来,甘草提取物的价值都远远高于甘草,如新疆南疆地区等外草的价格每吨不足200美元,而4吨等外草才能提取1吨甘草膏,甘草膏的出口价格则为每吨2500美元。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价格则更高,在国际市场上售价达到每吨7000美元。
需求强劲资源有限
20世纪50年代,我国甘草产区分布面积约为320万-350万公顷,蕴藏量400万-500万吨。但由于近几十年的滥采乱挖、大面积垦荒和自然因素的风蚀沙化,现在甘草较集中的分布面积仅为110万公顷,减少了70%,总储量只有50年代的1/5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甘草供应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其销量占甘草总销量的90%以上。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采乱挖甘草、麻黄草有关规定的通知》;2001年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保护甘草和麻黄草药用资源,组织实施专营和许可证管理制度的通知》,按照“先国内后国外、先人工后野生、先药用后其他”的原则,优先安排人工种植甘草、麻黄草等药材供应国内市场,适量安排出口,限制饮料、食品、烟草等非医药产品使用国家重点管理的野生药材资源,以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甘草资源匮乏已成为制药出口创汇的瓶颈。
我国医药行业每年消耗甘草及甘草制品大约1500-2000吨。据西北、东北、华北、内蒙古等省区调查资料显示,近些年来甘草不但在国际市场走俏,在国内市场中的销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走势坚挺。近6年来,仅安徽毫州药材市场甘草年销量就达1万吨左右。2002年在国内十多家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上,一级甘草收购价为每公斤15-18元;二级为每公斤10-14元,混等品为每公斤6-9元,价格居高不下。2003年更由于非典的原因,甘草身价倍增,供不应求。今年5月份广东药材市场中甘草丁级草的价格也涨到了每公斤15元。目前国内市场甘草每年的成交量都在7万吨左右。
人工种植期待发展
由于天然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兴起,在传统医药中寻找新的出路已成为当今医药发展的热点。甘草由于应用价值高,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剌激了甘草用量的增加。目前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市场,年需一级品甘草50万-80万公斤,而我国只能供应其用量的60%。
我国生产甘草系列产品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但绝大多数企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一些企业由于设备落后、效益不佳已停产。另外全国很多甘草浸膏加工厂因原料缺乏而倒闭、停产或处于半停产状态。而且由于国内甘草深加工技术匮乏,国内甘草主要以原料或半成品形式被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收走,所创经济效益极低。
甘草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宁可高价进口。据了解,甘草是其他产品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片面地限制野生甘草的采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发展甘草种植业,半野生化栽培是实现甘草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目前,甘草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首选的药材种类。
现在尽管人工种植甘草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优质甘草种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人工甘草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栽培技术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通过甘草GAP认证的单位等都制约着甘草人工种植产业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甘草中只有20%是人工种植甘草,而且销售价格比较低。尽管如此,要彻底解决甘草资源紧张问题,以保证甘草的质量、数量,同时还要在甘草的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