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监管方案,统筹人力资源。组建“双十一”跨境业务筹备小组,根据企业报送的预估业务量,专门制定应对方案,针对系统故障、停电、物流仓储以及卡口设施故障等意外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统筹调配人力资源,研讨“双十一”期间加班方案,有准备地应对业务量瞬时间爆炸式增长的情况,全力保障活动期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互通。及时与电商企业沟通,提前汇总掌握活动期间预计单量及备货情况,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活动预案,提前配置相关岗位人员,做好商品备案、申报工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安排专人实时与地方政府、电子口岸、电商平台、仓储企业等进行联系,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召集相关物流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督促企业制定相应预案,做好商品的收发配送工作,保障跨境物流畅通。
三、整合仓储资源,完善相关参数。积极指导企业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专用仓库建设,10月份新增10万平米仓库投入使用,解决制约“双十一”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做好跨境联网监管系统的参数维护工作,根据“双十一”业务及商品特点,调整系统后台参数,精分红绿通道,提高系统自动分流的命中率,进而提升通关效率。
四、开展活动预演,测试监管能力。10月底,通过电商企业“蜜芽宝贝”进行一次为期10天约70万单的压力测试,全面检验系统运行能力、海关监管流程、综合配套服务以及应急处置水平等环节,为“双十一”活动做好前期演练工作。
五、改造配套设施,强化综合保障。开展卡口智能化改造,安装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对在系统内备案的从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车辆自动抬杆放行并将中心车辆进出情况记录在案,加强了卡口管理并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开展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对跨境专用仓库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自查,要求跨境监管现场视频信号全覆盖。经自查,共增设视频监控室1个、监管摄像头32个、监控屏幕 3台。
六、加快资源准入,确保统筹推进。加快仓储企业和物流企业准入审批,截至10月底,23家仓储企业、11家物流配送企业成为试点(2014年活动期间仓储企业3家,物流配送企业4家),有效缓解配套资源紧张问题。此外,加强对新准入企业的培训和政策宣讲,10月份累计培训企业82家、培训人员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