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两个基础”,推动海关企业认证工作开展
一是抓好认证企业队伍基础。建立认证工作开展情况月报制度,全面掌握相关关(处)企业认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积极推进认证企业培育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申请海关认证企业,2015年累计对33家企业开展高级认证辅导,对41家企业开展一般认证辅导,帮助企业结合《信用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壮大海关高信用企业队伍。二是抓好认证人员队伍基础。积极组织认证培训和资格考核工作,关区共20人取得《海关企业认证专业资质》,同时通过组织企业认证过程现场观摩、专题业务研讨、微信群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认证技能交流,进一步提高认证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起具有认证资质的业务过硬的企管队伍。
二、做好“两个宣传”,引导企业提高合规管理能力
一是做好海关对外宣传。通过新闻媒体、12360热线、政务公开手册、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相关规定,并利用微信、网上访谈答疑等形式与企业开展互动,帮助企业把握海关信用管理政策要点,促进企业诚信守法、规范经营。2015年累计召开企业信用管理培训会11场,培训企业人员近2300人,发放企业信用政策宣传册1万余册,发送政策告知短信近1000条。二是做好企业自身宣传。发挥模范企业的示范作用,推进企业间的学习互动,引领更多的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迈入高信用企业行列。如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首家发布通过海关高级认证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体现企业对海关认证体系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三、抓好“两个质量”,提高海关认证企业守法水平
一是提高新申请认证企业质量。对向海关提出认证申请的企业,派专人指导企业对照认证标准开展内部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企业认证标准开展认证工作,确保通过认证的企业风险可控。二是提高重新认证企业质量。对原来从AA类和A类企业直接转换过来的认证企业,加强辅导,协助企业按要求全面梳理并规范改进,确保企业逐步达到认证标准。同时定期分析认证企业的守法状况,相应采取对口辅导和主动提醒措施,主动引导企业防范和化解可能引发信用等级下调的风险隐患,2015年累计对13家企业进行主动提醒谈话。
四、做好“两篇文章”,促进信用管理工作发挥效力
一是做好重点企业帮扶文章。充分依托企业协调员制度平台,重点企业帮扶范围由上年的109家扩大至137家,增幅25.7%,积极落实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20+5”举措以及重点帮扶企业相关便利,增强认证企业的示范效应。二是做好差别化管理文章。定期监控分析认证企业通关便利措施以及失信企业严密监管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在关区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海关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监管存在政策落差,推进认证企业“较低查验率”等便利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实现“守法激励,失信惩戒”为原则的企业差别化管理。
五、深化“两项合作”,发挥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合力
一是深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省、市口岸打私办系统、宁波市商务委将海关高信用企业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考核指标,提高基层政府参与到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推进进出口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向市打私办通报590余家报关企业及货代公司的资信情况,关检共享失信企业信息49条。二是深化关企合作。关区企业协调员由34人增加到45人,“一对一”帮助重点企业了解海关政策、解答业务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关企无障碍对接。同时加强对失信企业的专项救助,定期跟踪企业守法状况,不断引导并督促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自律水平。截至2015年底,宁波关区共有失信企业16家,相比2014年同期C、D类企业总数56家减少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