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杭州海关以创新驱动助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发展
浙江省口岸协会       

    据杭州海关反映:近年来,该关积极落实国务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在辖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数量翻倍的同时,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特殊区域贸易方式、产业结构、业务形态、监管服务四个优化,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主要做法为:

    一、以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为契机,丰富保税物流内涵

    一是支持杭州出口加工区承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保税进口试点业务。依托出口加工区保税功能,吸引网易、费舍尔、菜鸟物流和中外运等企业在出口加工区设置保税仓库,海关监管商品入区暂存,然后根据商品零售订单信息监管其出区,有效简化境内外物流手续,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便利。2015年,杭州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总货值27.09亿元,保税物流业务一线进口总量提升209.3%。二是大力推广出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将上海自贸区“保税展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与跨境保税监管模式相结合,助推企业开展“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O2O业务,支持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线下O2O体验中心发展,有效拓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辐射面。

    二、创新加贸业务形态和监管模式,助推保税加工升级

    一是扩大委内加工试点规模,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支持杭州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利用闲置设备承接境内订单,海关对进区料件不退税,出区成品不征税,仅就区内增值部分征税,促进区内企业开拓国内市场。2015年,我关委内加工监管总量3.02亿元,同比增长185.4%,征税821.3万元,同比增长119.3%。二是开展单耗自核试点,允许试点企业在账册报核前根据生产实际自主核定单耗,并向海关联网申报,提升单耗申报准确度,精减企业无效申报单耗数据,核销总体耗时减少50%。三是在嘉兴出口加工区开展国内采购设备审价改革。区内企业从境内区外采购的国产机器设备在出区时,按照每年20%的折旧标准进行征税,与以往参照旧设备进行征税的模式相比,有效简化审价程序,提升办理效能。

    三、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经营负担

    一是有序推进“一体化”通关业务,企业在长江经济带跨直属关区申报货物一线进出特殊区域时,采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通关,货物可以由企业在口岸和特殊区域间自行运输,与以往使用白卡车施封运输相比,可以有效节约运输成本。2015年,辖区特殊区域累计申报一体化模式进出口报关单1720余票,货值逾13.5亿元。二是复制推广先进区后报关制度,允许区内高资信企业的货物凭核放单先行入区,理货后据实报关,平均每票货物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半小时和报关费用140元。2015年辖区特殊区域累计办理该业务3280票。三是做到全业务模式的“三个一”申报,由原先的企业分别在海关和检验检疫两套系统中申报,改为在单一申报系统中同时向海关和检验检疫申报。2015年,我关辖区特殊区域通过“三个一”模式申报415票,申报率达90%。四是实现智能化卡口验放,在舟山综保区推行“智能化卡口验放”新型监管模式,运用智能化设备自动读取电子车牌号码、集装箱号、电子地磅数据等监管数据,并与海关监管信息自动比对、风险判别,实现卡口验放与区内企业账册联动,实现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境内区外通关流程的智能控制、车到起闸、即到即放的便捷式通关。2015年,舟山港综保区通过该模式进出区货物1.41万吨,货值2.95亿元,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150余万元。五是在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开展“区区流转、自行运输”业务模式,企业使用普通车辆即可自行运输特殊区域间流转的保税货物,每年可为区内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60万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