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上海检验检疫局多举措保障进口酒类产品质量安全
上海口岸联合会       
    上海口岸是全国进口酒类第一大口岸,据统计,2015年上海口岸进口酒类2.76万批次、货物重量26.87万吨,贸易额12.26亿美元,检出非法添加无食用依据配料、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不合格等不合格进口酒类3321批次(其中标签不合格为3230批次)、2.71亿升,涉及金额9530.8万美元,同比增长102%,进口酒类产品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与此同时,进口酒类产品的价格却在逐年下降,以往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价格的洋酒近两年纷纷降价。一方面,价格下降反映了前几年进口酒类市场价格虚高,另一方面,低价竞争导致许多企业无法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面对蜂拥而入的进口酒类产品,检验检疫部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道防线。以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为例,作为上海口岸进口酒类产品的半壁江山,多家国际知名酒类企业都在其管辖范围内,在上海检验检疫局的领导下,保税区办事处采取多项措施重点打击,通过货物进口的前、中、后、多渠道全方位监管,对酒类品质进行管控。

    布局“前沿”――启动溯源管理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海检验检疫局借助质检总局新的进口商备案管理系统,加强对酒类进口商及境外出口企业的信息监管,定期对企业申报的备案信息进行审核比对,同时不定期组织抽查行动,针对企业填报的进口销售记录信息进行检查,严把关,细审核,从酒类产品的境外生产企业这一源头抓起,提升产品质量监控力度。

    同时,上海口岸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散装原酒进口,这些散装原酒进入国内之后还需要进行分装,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质量风险。上海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原酒的进口检验工作,对每一批次的进口散装原酒进行逐一登记,对所有进口散装原酒的收货人实行备案管理制度,随时抽查审核,确保每一批进口散装原酒来路合格,去向可查,风险可控。

    力保“中坚”――强化产品质量

在严格口岸落实进口酒类报检材料审核、安全卫生项目抽检的基础上,上海检验检疫局一方面对进口酒类实施“必检项+可选项”混合检测的差别化检测政策,结合风险分析结果针对性确定高风险“可选项”,提高不合格检出率。另一方面对检出过不合格的产品,要求再次进口时提供相应项目检测报告。这项举措体现了上海检验检疫局根据风险分析进行差异化管理的检验检疫新思路,通过风险分析,对低风险的企业、产品提速放行,对高风险的企业、产品严查严管,确保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高效利用。

    监控“后续”――严把企业信用

    依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2015年10月起新的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系统启用,要求酒类产品进口商如实记录进口、销售有关信息和境外出口企业信息,将备案范围后延至销售环节,并明确了具体时限要求,对进口酒类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记录或实施处罚,配合口岸检出不合格信息公布、不良企业和生产商黑名单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针对进口酒类相关企业的信用监管机制,推动提升进口酒类准入门槛及品牌化水平。

   “双管齐下”――把关服务并重

    除了以上的严格管控措施,上海检验检疫局还为优质诚信的企业提供了各项便利化服务措施。

   “预检验”政策将整个检验流程前置至产品进境进入保税区时进行,在产品离开保税区进入国内时只需要核对进境时的检验结果即可放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在保税区内设立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提供了条件。

   “边检边放”政策允许进口商品在完成现场查验以及抽采样后先行放行,不必再等待实验室出具检验结果,待实验室出具检验结果并确认合格后再发给证书,这一措施下企业可以将产品先行配送,只等出具证书就可以立即上架销售,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通过溯源管理、质量管理、诚信管理,采用新模式进口的酒类产品目前均未收到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且企业的通关时间及成本平均减少90%。这样的成绩凝结了上海检验检疫人的智慧与汗水,但他们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上海检验检疫人将继续严守国门,不辱使命,维护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让美酒永远飘香。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