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天津口岸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是首都北京的门户,是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外贸门户,来自北京、河北两地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值占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总值的三成左右。市口岸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鸿忠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京津冀区域口岸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天津口岸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携手京冀口岸部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口岸实施。
一、完善京津冀口岸合作机制,推动新一轮京津冀口岸合作。今年初,市口岸办牵头发起京津冀口岸联席会议机制,得到北京市、河北省口岸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3月份,三地口岸主管部门在津召开联席会,签署了《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在健全完善京津冀口岸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口岸信息化合作、服务促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加强京津冀海空陆港合作发展以及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向京冀地区延伸等12个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在口岸方面的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联动发展,推进形成三地口岸发展合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口岸支撑。
二、深入推进京津冀通关通检一体化改革,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加快推进落实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惠及京津冀区域5.9万家进出口企业。据企业反映,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输成本节省约30%;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由于不再使用转关监管车,运输成本节省近三成。自实施以“两直”、“三通”、“四放”、“五统一”为核心内容的检验检疫业务一体化改革以来,京津冀区域共实施进口直通、出口直放货物29.45万批、232.55亿美元,为企业节省快递、仓储、滞箱费等各项通关成本约3200多万元。在此基础之上,2016年4月,京津冀三地检验检疫局在全国率先上线E-CIQ主干系统,为全国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检验检疫业务前推后移和分工优化。
三、积极推进京冀无水港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升运营质量。积极推进京冀“2+8”无水港建设发展,服务北京市平谷、朝阳与河北石家庄、邢台、衡水、邯郸、保定、廊坊(胜芳)、唐山、张家口等无水港不断完善口岸功能,提升运营质量。紧密结合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推进天津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向具备条件的京冀无水港延伸,实现天津航运指数在北京平谷、河北石家庄、邢台、衡水无水港每日发布,为当地企业提供航运运价结算、市场分析等方面航运服务。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搭建口岸服务北京企业平台,加快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京津物流园、北京陆港口岸等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京冀无水港通过天津口岸运量2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8%,今年一季度,京冀无水港运营量累计完成6.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5%,为促进京津冀口岸协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