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通过全国“青年文明号”继续认定;
2007年,被评为广西青年文明号“十杰”集体、广西检验检疫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5年,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4年,通过自治区和广西检验检疫系统“青年文明号”复核,被评为2003~2004年度广西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凭祥市文明单位;
2003年,被授予广西区“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2年,被授予南宁地区“青年文明号”称号……
这些在创建文明活动中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凭祥检验检疫局浦寨办事处20多名员工的不凡业绩。
多年来,浦寨办事处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优质、高效、廉洁、文明”的检验检疫文化理念,在国门树立了又一座丰碑。
推动文明创建机制
据凭祥局局长朱国伟介绍,浦寨办事处位于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边境互市点,这里是全国4大进出口水果基地之一,每年进出口货物达20多万吨、两万多批次。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复杂的执法环境,办事处在凭祥局党组的领导下,成立了创建“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下设检务、天源货场、越卡查验、卫生检疫及消毒五个创建小组,把争创工作落实到个人。结合办事处的实际,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改善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让干部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个人的一举一动对检验检疫形象的影响。
朱国伟说,浦寨办事处不断开辟新的创建平台,促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开展。先后设立了“中越两国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加强各种娱乐设施的建设,如阅览室、乒乓球室、桌球室、青年活动会议室等,使其成为干部职工与越南对口检验检疫部门青年交流的中心。积极开展拥军活动,与浦寨边检站建立共建关系,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抗洪救灾等献爱心活动,办事处23名员工踊跃捐款捐物……
履行保国安民职责
4月18日,记者到浦寨办事处采访,办事处主任陈康邦告诉记者,该办事处工作人员近日对多批越南入境西瓜进行检查时,截获了多头实蝇类幼虫,经培养鉴定为瓜实蝇。今年以来,他们已先后从10多批次入境西瓜中截获该类疫情,从西瓜中检出瓜实蝇在凭祥口岸还是首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浦寨办事处处于防治禽流感疫情的最前沿,面对物流量大、边民来往较为频繁、疫情潜伏的危险性高、防控形势严峻等,办事处从领导到工作人员,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国门一线。由于人员缺少,有的同志连续工作,因劳累过度加上天气持续高温,中暑倒在岗位上。两年来,该办共对10万多车次入境车辆进行消毒除害处理,对入境人员鞋底消毒处理60多万人次,从边民携带物中截获并销毁禽类及其产品140批次。
创新检验监管措施
据陈康邦介绍,浦寨办事处积极探索适应边贸发展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针对入境的越南货物以新鲜水果为主,且品种多、批大量小、季节性显著、运输方式多样等物流分布特点,通过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决定对越南入境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对携带病虫害风险较低的货物,不再实行批批抽样检查,只采取抽查的方式,但对此类货物的铺垫材料加强监督,严禁未经除害处理的铺垫材料流入国内;对易携带有二类检疫性害虫 芒果象甲的进口鲜芒果采取批批抽样,现场剖果检疫;为防止越南进口鲜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采取批批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一律作退回输出国处理。
为方便企业,加快通关速度,浦寨办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于2004年实现了报检大厅与凭祥局检务工作网的联网,使得从浦寨入境的货物从报检到出证、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核销等工作均在浦寨办完成,大大缩短了检验检疫的通关时间。2006年,浦寨办事处在天源货场安装并运行了视频监控系统。凭祥局还先后投资近10万元加强办事处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加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浦寨办实验室已能开展鲜龙眼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和部分检疫性害虫的初步鉴定,使原来二氧化硫检测从抽样送检到出检测报告时间由一天缩短到仅两个小时,不仅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通关效率,得到企业和货主的好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此时正是越南新鲜水果入境的高峰期,装满水果的各种车辆从浦寨边贸点越卡源源不断入境,每天仅入境的鲜西瓜就达200多车、约3000吨。办事处克服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的困难,加班加点,加强检务、查验等重要岗位工作。工作人员每天清晨七时就从家里出发,到距凭祥15公里外的浦寨边贸点工作,晚上往往是八九点才能回家,日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
“工作着是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在中越边境线上“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