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边境口岸主要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元代、明代、清代的中央政府规定中越贸易一律经广西进行。近代以来,广西重大历史事件经常与边境口岸相关。1885年6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龙州口岸成为广西历史上最先对外开放的陆路口岸,龙州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江革命圣地。凭祥友谊关历史悠久,冯子材指挥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先生打响镇南关起义都是发生在友谊关。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凭祥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得以解放,12月11日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庆日”。
二是形态完整。广西边境口岸资源丰富,拥有凭祥、友谊关、东兴、水口、龙邦、平孟、爱店等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峒中、硕龙、平而、科甲、岳圩等5个二类口岸。广西还同时拥有中越边民互市通道26个,中越海上边地贸口岸4个,地理位置在全国可谓得天独厚。这些口岸分布在广西与越南接壤的696公里边境线上,格局呈东西走向。
三是近年来口岸进出口货值和通关人口持续增长。2014年广西边境口岸进出口货值为246亿美元,增长57%;进出口货运量为391万吨,增长14%。同期,广西边境口岸出入境人员915万人次,增长39%。东兴口岸是我国出入境人员最多边境口岸,友谊关口岸是我国水果进出口和红木家具进口最大边境口岸,水口口岸是我国腰果进口最大边境口岸,爱店口岸是东南亚地区最大中草药材交易边境口岸。
四是便捷畅通,连接东盟。广西边境口岸是联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节点,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边境口岸互联互通建设。现有铁路连接口岸1个(凭祥铁路口岸),高速公路连接口岸2个(友谊关、东兴口岸),正在建设高速公路连接口岸2个(龙邦、水口口岸),平孟、爱店、峒中、硕龙、岳圩、科甲和平而7个边境口岸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和沿边三级柏油公路连接。
五是通道作用明显。广西边境口岸地理位置独特,吸引国内多个省区通过广西边境口岸出口到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同时,越南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或销往更远市场。2014年,全国各地经广西口岸出口到东盟的货物总值1630亿元,其中广西区外货源1374.5亿元,占经广西口岸出口到东盟货物总值的84.3%,其中机电和纺织品以广东和浙江为主,农产品以新疆、陕西、山东为主。通过边境口岸,中国西北苹果、哈密瓜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中国从越南进口的西瓜最远可销俄国远东地区、日本及韩国。
六是边境产业发展迅速。友谊关口岸凭借区位优势,发展红木等边贸产业,凭祥市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红木产品产销集散地。目前已建成的南山红木文化城,有红木产品经销商350多家,红木加工厂300多家,从事红木产业人员超过1万人,红木产品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水口口岸已成为我国腰果、碧根果、开心果等坚果进出口主要贸易口岸,其中腰果进口量占全国腰果进口量的70%以上。
七是优惠政策富集。广西边境口岸拥有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综合保税区、国家重点开放开发实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重国家优惠政策,边境口岸已成为广西对外开放政策最富集高地,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热土。
二、广西边境口岸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边境口岸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广西边境口岸的优势,依托边境口岸现有资源,延伸产业链,变“穿岸而过”为“落地加工”,通过建设物流设施、物流市场、物流集散地等构筑大物流体系,做大做强加工贸易,繁荣口岸经济,把每个边境口岸做出特色。我们将重点从六个方面发展边境口岸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特色林产品加工产业、特色海产品加工产业、跨境旅游及种植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以及区域性国际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广西沿边地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前岸后厂,前岸后市,前岸后镇的发展格局和兴旺发达的沿边经济带。
一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全力打造水口口岸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坚果加工、贸易基地。利用龙邦口岸区位优势以及现有交通物流条件,以“百色―北京果蔬专列”平台为依托,发展果蔬进出口贸易、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现代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打造爱店和平孟口岸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最大中草药种植、加工、出口集散基地,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工、进出口贸易、物流仓储、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做大做强中草药产业。
二是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工产业。全力打造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水果)进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红木产销集散地。依托友谊关口岸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红木(水果)产业作为进出口加工产业的重点,将红木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立红木(水果)进口、加工、展示、销售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平而关口岸成为进口景观苗木交易市场和珍贵苗木培育示范基地,发展进口景观苗木交易、珍贵苗木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海产品加工产业。打造东兴口岸成为面向东盟最大海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基地,重点发展海产品边境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产业。打造峒中(里火)口岸成为广西面向东盟最大海草加工贸易集散基地。
四是跨境旅游及种植产业。打造硕龙口岸成为跨境旅游、边境贸易、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示范区,将跨境旅游业、城镇特色经济以及中越合作结合起来,把跨境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打造科甲口岸成为中越跨境种植合作的示范区,将越南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中越跨境种植合作结合起来,发展中越跨境甘蔗种植合作。
五是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产业。打造岳圩口岸成为中国与越南最大锰矿产品进口、加工、交易集散基地,充分利用越南丰富的锰矿资源,引进锰矿深加工企业,大力培植具有锰业特色的支柱产业。
六是发展区域性国际物流产业。打造凭祥铁路口岸成为中越边境最大的国际物流产业基地。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和扩能改造南宁至凭祥铁路口岸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凭祥铁路口岸作业区、产业区等各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完善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口岸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凭祥铁路口岸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作用。
三、重点工作
(一)明确发展定位,统筹发展规划
一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求精神,做好《广西“十三五”口岸开放和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广西“十三五”口岸开放规划》、《广西“十三五”电子口岸发展规划》和《广西互市贸易点发展规划》三个口岸专项规划,确保广西口岸布局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等国家战略相衔接。
二是做好沿边规划。根据国务院印发《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要求,自治区商务厅统筹编制《广西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十三五”规划》,确定前岸后厂,前岸后市,前岸后镇的发展格局。边境地方政府应结合边境口岸产业定位,提出所在地口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边境口岸产业发展布局。
三是边境地方政府还应结合《广西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重新修编8个边境县(市、区)的城镇总体规划,将广西边境城镇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开放合作的边境口岸城镇,培育形成我国西南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带。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培育15个边境口岸进出口龙头企业。围绕红木、坚果、水果、中草药、海产品、矿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15个年进出口额100亿美元以上的边境口岸进出口龙头企业。
二是培育20个边境口岸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红木、坚果、水果、中草药、海产品、矿产品等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20个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是培育15个种植示范基地。加大中草药、珍贵苗木产业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协会+农户”模式,重点培育15个年产值15亿元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其中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10个、珍贵苗木种植示范基地5个。
四是培育16个边境口岸交易市场。把边境口岸交易市场建设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其中:红木产业城3个、水果交易市场3个、海产品交易市场3个、中草药交易市场3个、坚果交易市场2个、矿产品交易市场1个、珍贵苗木交易市场1个。
(三)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形象
切实树立品牌观念,重点引导和支持口岸地理品牌商标,积极申请注册口岸地理标志品牌商标。加大边境口岸特色产业宣传力度,借用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各边境市县举办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契机,邀请国内知名客商参与搭建交流平台,扩大边境口岸特色产业影响。将边境口岸特色产业发展与边境旅游开发相结合,拓宽二者的合作发展空间,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口岸地理标志品牌。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展销等方式,宣传龙头企业产品名牌,营造商业气氛,逐步树立知名品牌,让边境口岸的地理标志品牌深入人心。
(四)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实现口岸便捷、畅通、高效、安全通关目标。一类口岸重点改造升级口岸联检楼,完善口岸验货场设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配备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类口岸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口岸联检楼建设、口岸验货场建设、口岸报关报检楼建设以及口岸附属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边境口岸互联互通建设,完善口岸交通配套设施。一是广西一类边境口岸全部实现连接高速公路,二类边境口岸全部实现连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广西沿边三级柏油公路升级改造;二是加快南宁―凭祥铁路扩能改造及建设南宁―凭祥高速铁路,规划建设东兴―越南芒街―海防―河内铁路、龙邦―河内铁路的国际客货运输通道;三是加快建设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和水口―驮隆公路二桥,规划建设峒中―横模公路大桥和中越归春界河大桥。
三是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边境口岸大型物流企业,推进边境口岸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将广西边境口岸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五)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推进边境口岸升格和扩大开放,提升边境口岸开放程度。一是争取国家批复峒中(里火)、硕龙2个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和友谊关、东兴、水口3个口岸扩大开放;二是积极争取新设弄平口岸,科甲、平而关、岳圩3个原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爱店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友谊关、龙邦、硕龙、峒中4个口岸扩大开放纳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三是争取国家批准龙邦口岸为进境指定水果口岸。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对广西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扶持,加大对边境口岸重点项目投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边境口岸互联互通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在边境口岸建设用地、口岸经济产业发展用地和边民互市建设项目等用地指标审批上给予支持。
三是边境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扶持口岸产业发展的行政、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明确口岸产业的扶持条件和扶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进出口奖励、税收减免、投资优惠、市场开拓等一系列的产业优惠及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