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尚处于发轫之初。”
8月5日,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冯晓哲,向本报独家披露了我国首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报告。
本次测评,是对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的一次全方位调查和评价。据该报告统计,截至今年1月30日,全国336个城市中,已建立政府网站的城市共有303个,约占90.2%,还有33个、约占9.8%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政府网站。
评价结果显示,参加统计的336个城市平均电子政务实现度为38.5%,已建政府门户网站的303个城市平均电子政务实现度为42.7%。信息服务仍是网站主体,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整体薄弱。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调查显示,位于最上层、有面向未来服务型电子政务发展眼光和战略规划的领先型网站,只有3个,比例不足网站总数的1%。这3个网站所在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大连。有成熟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向领先型电子政务迈进的创新型网站,也只有30个,所占比例不足9%。
尚未步入正常的电子政务发展轨道的网站,所占比例却相当大。这部分网站,包括建设刚刚展开、发展尚不成熟、处于较低层次的起步型网站,占36%;还有正不断探索建设方向、有一定的规模、尚无明确方向和规划的探索型网站,占17%。尚未建立网站的城市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近10%。
调查显示,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很不均衡,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政府网站空缺数量较多,在33个政府网站空缺型城市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西藏所有地方城市均未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空缺比例达100%;其次是青海,有一半的城市尚未拥有自己的政府网站,空缺比例严重;再次是四川、甘肃、广西和宁夏,这些省(自治区)尚有超过20%的城市没有建立政府网站。技术和投入上如此,内容建设上也是如此。更严重的是,西部有些市县连政府网站以外的网站都没有。
重技术轻政务
报告指出,在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网站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顶多起到公布信息和宣传的作用,而没有起到通过网络行使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作用。重技术、轻政务现象很严重。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
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经可以让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
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政府网站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质量,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但还有很多网站需要在形式上进一步提高。
上述三个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电子政务在技术和形式层面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但这些数据与涉及政务具体内容的调查数据形成对比。
网站的交互性是实际测评得分最低的一项,仅为23%。这说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整体上刚刚实现了简单的单向交互,与双向交互和成熟的事务处理阶段尚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处理政务的能力比较差。这是影响我国城市政府网站总体电子政务实现度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还表明,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的政府网站并不多见;其实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偏重技术的现象很普遍,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冯晓哲说。
安全系数低 开放度不够
调查结果同时暴露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观念的落后。
政府网站的安全性指数得分不高,仅为35%。这说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对于安全性的实现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难以为私人信息和操作过程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和法律支持。
政府网站的透明化指数为25%。这表明,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程度,常常难以让人满意,尽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政府信息已被提供,但政府内部的操作过程,却往往是公众难以了解到的,使得电子政务难以真正实现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网站的开放性指数得分较低,仅为32%。绝大多数政府网站仅仅具有单一的语言版本,国际化程度很低。网站的对外接口仅仅为简单的网页链接,且网站对外部网络和外部信息并没有很好的包容性。网站的用户群体往往仅仅限于一定的区域、一定的人群等。
调查报告还显示,中西部个别地区的城市,连政府领导的姓名都在网上公布。如北京市的政府网站做得比较好,在网上公开市长、副市长名单,还公布了每个人的分工和电子邮箱,民众有解决不了的事随时可以给市长发电子邮件。但个别城市政府网站画地为牢,以“保密”为由不与其他网站链接。
政府网站便民栏目受冷遇 电子政务为何难以走近百姓?
记者陈娉舒李健“我们的省政府网站,我们最关注访问量的两个栏目是《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偏偏(这两个)访问量最低,一个占总访问量的7%,另一个还不到5%!”
在第三届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张令保,以安徽省政府网站为“麻雀”进行“解剖”。他指出,政府网站便民栏目,尚未能够深入人心;电子政务要走近百姓,还有很长的路。
安徽省政府网站是在1998年9月建立的。近年来,日平均访问量约1万人次,高峰时日均达到3~4万人次的点击量。这个访问规模,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这个省政府网站上,建有全省27个厅局以及地级市网站的链接。
张令保和同事经过调查统计发现,访问厅局网站的居多,而访问各市网站的居少。该网站一共设有14个栏目,其中,公布政策、政府新闻的“政府专题”,访问量比例最高,占总访问量的21%;其次是“走进安徽”占18%;“政府公报”占10%;“省长之窗”与“机构设置”各占7%。
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是,省政府网站设立的《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访问率竟然排在所有栏目的最末尾。
张令保说:“据我所知,即便是上海、北京这些居民科技素质较高、网络普及率较高、信息联动水平较高的城市,其政府网站除绝对访问量高于安徽外,凡是与便民有关的栏目,同样存在访问比例偏低的尴尬。”他认为,政府网站开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方便百姓,但开通后最直接体现便民宗旨、直接实现为百姓办实事的栏目,却遭到“冷遇”。“这可能折射出百姓的观望和存疑心态。他们也许还抱着看一看的想法,对政府能否在网上为他们解决事情,还存在怀疑。”张令保说。
张令保分析,个中的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停留在上政府网站瞧瞧相关部门的公报、公告、政策发布。对于网上办事,概念不强,观念认识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二,政府自身作为不够,比如,在宣传、内容丰富和及时更新等方面都做得不够。“按理说,百姓到政府网站上实现网上办事,技术根本不成问题。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刺激百姓这方面的需求,这些栏目的访问量就会上来。这不但是便民,也给政府省事。”
张令保说,“便民栏目访问量低凸显政府部门改革还要加大力度,要有更多的便民政策、措施,让更多百姓知道和了解。”
张令保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消除一个认识误区―――电子政务只为便民。“其实,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对社会都是‘双赢’。百姓、企业得到便利,政府提高自身办事效率,为自己省力、省人、省时,改善管理形象。”
张令保还认为,电脑普及面不足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他说,像安徽全省的城市平均电脑拥有率不到10%,虽然省会合肥达15%,但差一点儿的城市的比例不到4%。
背景链接: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2000年完成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全部立法程序,并将在2005年前后最终进入电子政府时代。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政府在网上发布信息,主要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等。
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政府根据需要随时就某个公共项目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在政府网站下载有关表格等。
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居民或企业在网上政府就能完成整个“办事”过程。(本报综合)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其评价指标包括电子政务的实现度、网站充实性、网站时效性、网站艺术性、网站交互性、网站安全指数、网站透明化和网站开放性等。
电子政务实现度(EGR),一个政府网站与理想化的服务型电子政府网站相比,其政府服务在政府网站上实现的程度,以及达到的水平(理想的EGR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