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努力打造一流口岸环境 为沈阳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振兴服务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第一道门户,口岸通关环境与通关效率事关沈阳对外开放形象。近年,市口岸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环境年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口岸各相关单位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和管理,努力改善口岸环境,使沈阳口岸生产呈现出繁荣发展新局面:国内国际航线不断增多,外国政要和重要团组纷至沓来,通关效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今年至11月底,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76.14万人次,同比增长37.78%;出入境旅客61.64万人次,同比增长64.22%;货物吞吐量10.13万吨,同比增长22.52%;东站陆路口岸集装箱运输量达29,465标箱,同比增长6.54%。目前,沈阳口岸生产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增强我市经济活力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提高认识与加强领导相结合,努力营造“大通关”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提升口岸生产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以便捷通关为核心的“大通关”工作是口岸工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新形势下,为切实发挥口岸在沈阳对外交流和合作中的重要通道作用,市口岸办不断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项工作不断落实。

一是成立了“沈阳市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大通关”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 20余家相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并下发了《沈阳口岸“大通关”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我市口岸“大通关”工作的总体目标、领导机制和具体措施,明确了口岸单位的责任和义务。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工作方案的制定为协调处理好口岸单位间的关系、保证“大通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宣传、检查、测评和监督,在口岸系统中树立“大通关”意识,促进“大通关”工作健康发展。首先,我办积极深入到口岸单位宣传“大通关”工作,促进口岸单位对“大通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我办通过定期走访、检查及召开主题座谈会等方式对口岸单位开展“大通关”工作的情况进行摸底。我办配合省口岸办组织驻沈企业对沈阳口岸通关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先后走访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浑南新区的外资企业,了解企业在通关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对口岸通关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为改进东站陆路口岸服务质量,扩大东站口岸运输货源,我办先后走访多家货主和货代单位,了解有关情况。在走访和摸底的基础上,我办多次召开“改善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主题座谈会,对“大通关”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测评。口岸查验单位对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积极出台了整改措施,使大通关工作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二、体系建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不断改善口岸软硬件环境,促进沈阳口岸整体功能不断完善

为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实际需要,市口岸办从建设“大口岸”的高度出发,努力营造以航空口岸为主导、陆路口岸为配套,“海铁联运”连通异地港口开辟出海通道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功能、海陆空立体交叉的沈阳口岸新格局。近年,市口岸办积极协调境内外多家航空公司和国家、地方相关部门,先后开通了沈阳至日本东京、福冈、韩国釜山、大邱、德国法兰克福、美国洛杉矶、澳大利亚悉尼、朝鲜平壤、泰国曼谷及新加坡等地的国际正班航线,使我市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同时拥有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航线的城市,初步形成了沈阳通往世界各地的空中交通网络。同时,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枢纽空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出现了运营形势十分喜人的新局面。沈阳东站口岸作为全省唯一的陆路口岸,与大连港实现了“海铁联运”,出口货物只需在沈办理出口手续即可通过铁路在大连港直接装船出口,反之亦然。沈大高速公路改建期间,沈阳东站陆路口岸为缓解我市进出口货运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强大口岸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办根据口岸运行现状,积极协调口岸单位重点在改善口岸软硬件环境上下工夫,不断完善口岸整体功能。在改善硬件环境方面,首先是推动桃仙国际机场不断完善机场功能区建设,使口岸查验设施、工作条件及旅客通行、候机和休息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其次是协调解决口岸单位的实际困难,先后为沈阳边防检查站、沈阳海关等口岸单位解决了经费紧张、通勤车辆不足、报验设施落后等实际问题。第三,为发挥好东站口岸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办多次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先后解决了东站口岸联检综合楼建设审批问题、东站货场雨季排水问题及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车24小时在东站货场通行等问题。

在口岸软件环境建设方面,我办围绕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为吸引国外客源,扩大沈阳桃仙机场口港的影响,大力宣传推介沈阳口岸落地签证工作。2002年4月国家批准沈阳口岸拥有落地签证权后,为使周边国家知悉这一情况,我办先后专门组织有市公安局、边检、海关和检验检疫等单位参加的口岸代表团,分赴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开展沈阳口岸落地签证专题宣传推介活动,并积极协调市公安局外管处落地签证科入驻桃仙机场。经多方工作,迄今年11月底,沈阳桃仙口岸落地签证数量达2,659人次,较2003年全年增长268.28%。二是整顿客货包机通关秩序。我办会同口岸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顿,成立了沈阳桃仙空港口岸客货包机管理小组,制定了《沈阳桃仙空港口岸客货包机管理规定》。为保证有关规定和措施得到落实,我办在每次客货包机离抵时均派人到现场协调相关问题,使客货包机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大力开展口岸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近年,先后组织口岸单位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个人和巾帼文明岗”评选活动、“创一流通关环境,树沈阳口岸新形象”竞赛活动、“岗位树形象,喜迎韩国周”等一系列口岸精神文明主题创建活动,连续三年举办了沈阳口岸系统春节联谊会和“沈阳口岸杯”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并与沈阳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三部反映沈阳口岸风貌和工作业绩的专题片。这些工作调动了口岸单位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推动了口岸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政策管理与横向协调相结合,不断提升口岸工作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

口岸管理和协调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国家在外经贸、出入境、检验检疫、打击走私偷渡等多方面的政策。多数驻口岸单位既要接受本系统的垂直领导,又要接受地方的横向协调,致使条块分割,职责交叉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口岸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我办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努力克服在管理手段和协调机制方面的困难,以空港口岸为重点,以桃仙口岸为突破口,加强对驻机场口岸单位的服务、支持和联络、协调力度。通过努力,我市口岸管理和协调体制基本理顺,口岸单位在“大通关”工作中积极围绕我市改革、发展和开放的大局,认真改进监管方式,不断做好服务工作。

沈阳海关党组提出“通关提速”的工作目标后,从简化审批手续、给予部分企业便捷通关待遇、设立“F”通道及成立沈阳关区通关事务应急处理小组等4个方面狠抓通关效率的提高,效果显著。沈阳检验检疫局在“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提高检验检疫效率”的主题活动中,推出了包括在桃仙国际机场实行休息日、节假日预约报检制;对于以验证方式查验的货物,做到随到随办,换证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对以核查货证方式查验的,原则上不超过半个工作日等9项具体措施,使全天24小时服务成为现实。沈阳边防检查站开通了“中国公民检查通道”,对旅游团组实施预报预检等管理办法,方便了旅游团组通关,查验时间进一步缩短为平均每人40秒。他们还采取简化重要团组、要客出入境申办手续等措施,提高旅客出入境验放速度,有力配合了沈阳地区的对外交往活动。

在我办协调推动下,经口岸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沈阳口岸整体通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04年,我办先后协调口岸单位成功迎送了越南总理潘文凯、东帝汶总统古斯茫、英国副首相普莱斯科特、我维和部队入出境专机及省市领导出访等团组150个近3000人次;圆满完成了“韩国周”、“东博会”、“华交会”、“制博会”等我市重大外事迎送任务。沈阳口岸良好的通关环境和通关服务受到市领导和中外来宾的好评。我办因此被评为“全市公务接待先进单位”。省口岸办的调查显示,桃仙国际机场海关现场进口提货时间为1.21小时,出口发货时间为0.55小时,分别比2003年同期减少10.79小时和11.45小时;边检入境验放平均速度为40秒/人,比国家规定时间缩短5秒;检验检疫部门对非强制检验的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控制在20分钟至4小时内,强制检验货物的通关时间也控制在国家规定时限内;东站口岸进口货物通关1个工作日完结,出口货物通关0.5个工作日完结,不需卫生除害处理的进口集装箱查验时间小于24小时。沈阳口岸通关速度达到了全国先进地区通关速度的目标。

今年11月12日,市政协王声溢副主席率我市政协38名各界委员视察北陵口岸和桃仙机场口岸后,对我市口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近年来,我市口岸工作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市口岸办等部门成功开辟了数条国际航线,对我市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市口岸办积极协调口岸单位作好服务工作,措施有力,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促进了“大通关”工作的顺畅;口岸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有创新,有发展,成绩显著。中国口岸协会近日也专门通过该协会网站向全国介绍了沈阳口岸“大通关”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不骄不躁,再接再厉,推动口岸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沈阳的开放和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