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当前境外病媒生物入侵动向及对策建议
      

病媒生物一般是对具有医学重要性的生物的统称。这些生物不仅破坏工农业生产,滋扰人类生活,更严重的是,通过叮咬吸血、体外携带病原体等方式,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在人类历史上造成惨重伤亡的传染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黄热病、疟疾、霍乱等,即与病媒生物密切相关。我国十分重视在出入境口岸的病媒生物监控工作。国家质检总局以文件形式,把8种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蚤、蜱、螨、蠓)列为“口岸常年监测控制对象”,以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传入传出。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口岸截获的病媒生物达216.8352万只,其中厦门口岸检出43.7815万只,列全国各大口岸之首,问题相当突出。厦门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处就此分析后指出,当前病媒生物入侵已经呈现了三个新的动向,亟需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

一是入侵途径多样化,废旧物品、动物毛皮携带病媒生物现象尤为严重。

目前查获的病媒生物几乎涉及所有的交通工具和敏感物品,如船舶、飞机、集装箱、动物毛皮、废旧物品以及食品、粮食、邮包等。检出病媒生物的废旧物品高达33批次(包括蝇类14.2258万只、蜚蠊316只、鼠类2只),其中检出数量2000只以上的即有10批次。2004年12月,海沧检验检疫局在一批美国盐渍牛皮、一批意大利蓝湿牛皮中先后检出近30万只蝇类,创下我国口岸检出病媒生物之最。此外,2004年还从泰国航空器中捕获活鼠、从日本邮包中查到蜚蠊,这在过去都是十分罕见的。

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境货物检疫风险居高。

2004年厦门口岸从发达国家进境货物中先后检出病媒生物42.2156万只,占检出总量的96%以上,包括美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上述国家在向我大量出口废旧物品的同时,卫生状况把关不严,时有生活垃圾或动物尸体夹杂其中,造成病媒生物孳生。

三是入侵频率成倍增加,入侵种类集中并呈增多之势。

2004年厦门局上报了病媒生物预警信息达101条,是上年的2倍。在目前口岸严防的8种病媒生物中,该局已查获的就有鼠、蚊、蝇、蜚蠊等4种。其中,蝇类入侵数量惊人,占总量的96.7%。船舶的蜚蠊检出率也较高,占2004年蜚蠊检出总量的97.5%,这些船舶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马绍尔群岛、印度、印尼)。

近年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我国钢铁、纸张等原材料短缺等的影响,废旧货物的进口量与日俱增。以厦门口岸为例,2004年经检验检疫的入境废旧物品3000多批次,总重量在60万吨以上。

在世贸规则下,卫生和环境政策与贸易是互相作用的一对矛盾。不恰当的自由贸易会对环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由于发达国家向我转移危险废物和污染不外乎两种方式(即以投资的方式转移污染产业,或是废物出口),而恶意的废物转移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以废物资源的名义非法进口洋垃圾。在国内,很多含多氯联苯的废旧电器,即往往以废钢的名义运进来的。

由于进口废旧物品携带病媒生物风险度高,有的还具有携带大量致病菌和病毒的风险(有报道称健康人因穿进口旧衣服引发了梅毒),加强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废旧物品的病媒生物控制,更具有医学意义。近年来,我国检验检疫部门正逐步建立“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了口岸现场查验并严格执行卫生检疫处理,完善与海关、边防等部门的口岸协作机制,较好地抵御了外来病媒生物入侵。

但是,我国对病媒生物的控制力度仍有待加强,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控制标准多数限于“有”和“无”的定性衡量。二是应对措施仅分为“处理”和“不处理”两种。这样都无法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携带病媒生物的频繁发生。

厦门检验检疫局建议,针对当前病媒生物入侵新动向,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货物以及动物毛皮、废旧物品等两类敏感商品的检疫风险较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对重点商品、重点国别加强监控,另一方面应着手从源头上、从标准化建设上解决问题,设置有效的绿色壁垒,严防病媒生物、有毒有害废物向我国转移。

一是在病媒生物携带数量、风险等级、病原体检测等几个方面,设立具体的控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二是提出明确的进口装运前检疫标准,严格控制进口货物周围的病媒生物孳生环境。

三是根据检出问题的不同性质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各类货物进入口岸的第一关即要加强卫生查验。卫生处理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确保有效性。对病媒生物为害情节恶劣者,可考虑全批退货或销毁处理。

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检验检疫诚信机制,引导国内企业进口卫生、健康、环保、安全的货物。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