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抓好种植基地源头管理  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
      

来自厦门检验检疫局植检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厦门生产企业加工出口的蔬菜总量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大关,蔬菜出口形势继续看好,呈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出口数量增长态势良好。出口货值、重量分别达1.1亿美元、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和18.8%。

二是企业的质量安全卫生控制达到较高水平。实行“种植基地管理”三年来,不合格检出率逐年下降,2002年为1.58%,2003年为0.30%,到2004年仅为0.02%(除一批基地外产品农残超标外,蔬菜基地内产品均未发现残留超标)。

三是出口品种渐趋多样化。出口蔬菜品种达20多种,以胡萝卜、白萝卜、洋葱、包菜居多。在主打品种保鲜、冷冻蔬菜中,保鲜类蔬菜实现出口2938批约291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32%;冷冻类出口达1555批约27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48%。

四是吸引众多企业加盟,也给菜农带来更多商机。这些产品来自厦门辖区的50家蔬菜生产加工企业,37家蔬菜备案基地,涉及的蔬菜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0.75万亩。

由于国际上对我国蔬菜出口采取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检验标准,用“绿色”技术壁垒设置各种准入门槛,2004年厦门蔬菜出口仍然受到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巨大挑战。目前厦门蔬菜90%是输往日本市场的,遭遇的技术设限也集中体现在对日出口上:

一是农残的限制(如菠菜的毒死蜱最高残留限量为0.01mg/kg,是世界上最严格的限量要求。2004年日本对豌豆、卷心菜重新制定毒死蜱限量标准,最高残留限量分别由原来的0.1mg/kg变为0.01mg/kg和从1PPM调整到0.05PPM,加严调整幅度达10倍以上);二是食品添加剂的限制(甜蜜素在我国食品业广泛使用,而日本却不允许在食品上使用);三是通关的限制(日本以加严检查为由,延长我国出口蔬菜的通关时间。冷冻菠菜最快的通关一个月。保鲜蔬菜最长的通关时间是12天以上)。

打蛇打七寸。打破国外对我蔬菜的技术设限,关键在于从源头抓起。自2002年起,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厦门检验检疫局连续三年强力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实施“种植基地管理”。同时,积极落实质检总局与福建省政府《关于建立紧密工作联系机制促进福建扩大出口备忘录》精神,与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合作,重点围绕农药这一主线,加强对种植基地的考核和管理,强化了种植基地备案管理、产前检测核销、日常监督抽查、风险信息预警等六大措施。

一、发挥优势强化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贯。以宣贯全国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现场会精神为契机,对自控基地和合同基地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对蔬菜基地作了全面的清理整顿。一方面及时收集信息资料,跟踪国外政策新变化,编写了汇集蔬菜生产加工管理的各类相关资料和规定的3本专业书(《出口蔬菜安全控制与检验检疫指南》和《出口蔬菜检验检疫法规规范》、《出口蔬菜种植基地植保员培训材料》)。另一方面密切检企之间的信息沟通。2002年以来植检部门共举办了10次座谈会,3次经验交流会和2次有关蔬菜基地和工厂管理的培训。

二、专人指导分类管理。对加工厂,每一家都指定了日常监管人,每月至少下厂监管一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企业寻找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对种植基地实行不同风险度下的分类管理,即自控基地与合同基地的管理(主要是结合输入国的检验检疫要求、蔬菜的品种特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风险预警等三个因素,对产品综合评估,确定不同风险度)。从规范蔬菜的农药管理制度、溯源体系入手,在生产季节对辖区内蔬菜基地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监管,加强田间农业操作的规范性。

三、对农药残留实施重点监控。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出口植物源性食品残留监控计划”的总体安排,及时完成厦门辖区内蔬菜农残监控检测,涉及蔬菜品种毛豆的20个样品23种农药残留项目的取样和检测工作。蔬菜种植基地考核组在分头下基地时,重点审核用药计划表、查阅农药购进记录、核实农药有效成分,对基地配备的专职植保员进行资质审核和职责确认。包括深入田间地头考察所处地块是否做好隔离措施,观察喷雾器的专药专用情况等等。为确保各地块种植期间的在企业的有效监控中,采收前还必须按地块做好各地块各品种的农残检测,在此基础上报检后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验证,严格把关,合格后方可出口。

四、严格执行产量核销。企业除严格执行采收前检测外,在播种后10天内必须上交产品核销单,检验检疫部门在审核蔬菜基地有关资料或现场考核后,签发"出境蔬菜核销单",有效杜绝了基地外非受控产品出口。

五、加大蔬菜成品抽查。在帮助企业完善实验室建设,提高自检自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成品特别是高风险成品的抽查。全年共对实施成品抽查226批次,检测内容包括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项目,涉及了305个检体、1108项次。

六、完善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以第一时间贯彻国家质检总局的最新要求,在全辖区内通报个别企业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