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创新改革思路 完善口岸功能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1996年开始从事国际集装箱装卸业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2003年与上海港合资以来,公司已逐步成为湖北及武汉地区外贸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专业国际集装箱码头。码头拥有岸线620米,泊位6个,可同时靠泊两艘3000吨-5000吨级集装箱船舶。现有库场面积14.2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专业集装箱装卸机械100多台套。随着湖北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码头条件的改善,通过能力的提高,码头辐射功能增强,公司集装箱装卸业务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一、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03年以前,公司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箱量与落后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怎样将集装箱业务做大做强,成为公司上下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武汉港口集团做出与上海港合资,引进资金和管理,改革管理体制的决策,实施集装箱事业大发展的战略。

改制后的公司注册资金为9,100万元,产权为五家国有股东所有,由武汉港口集团控股,上港集箱一次性注入资金3,640万元。公司由以前的上下级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产权制度的变革,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改制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转换,实现了“企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新公司成立后,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公司机构、部门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健全了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责。同时建立了与用工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新型薪酬体系,实施收入凭表现、凭技能含量的分配机制,员工收入与个人表现、与企业效益挂钩,达到按劳分配、按绩取酬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公司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强化内部管理,力求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公司按照ISO9001:2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顺利通过了3次年度监督审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使得公司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初步实现了“按程序办事、用制度控制”这一管理目标,并且发挥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功能,不断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升。

二、加快港口设施建设,提高口岸通过能力

近几年来,由于湖北地区外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杨泗港的集装箱生产作业能力与箱量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在2002年,由于设备数量少,且老化严重,工作效率较低,港口一度出现了压船压港现象,有时甚至出现十几条船排队等待装卸作业,严重影响了我省外贸货物的正常进出。

新公司成立以后,致力于打造湖北及武汉地区文明高效的水运口岸,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改善港区硬件设施条件:全面维修机械设备,提高技术性能;新购置了3台轨道式龙门吊、1台岸边装卸桥,新增集装箱重型叉车、堆高机等专业集装箱设备及大量的高水平运输机械及辅助设备;进一步开展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库前8,100平方米道路堆场进行改造,投入巨资兴建5.9万平方米的集装箱专用堆场和道路,并且与投资方合作兴建了4,400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为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对原有的集装箱码头计算机营运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升级,采用了一套国内先进的、与上海港集装箱管理水平同步的集装箱码头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更加规范了作业程序,减少了差错,提高了装卸效率。

三、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2003年8月1日开通了杨泗港至上海港“汉申直达班轮”,每周始发10个航班,沿途不停靠任何港口,从武汉三天内即可到达上海,减少了运转周期,给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外贸出口业务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为区域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汉申直达班轮开通运营的直接成效是:一是提高了武汉地区外贸运输条件的信誉度,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外宣布,完全可以满足集装箱三天之内到达上海口岸的时间要求;二是吸引货主更多放弃陆路选择水运,促进了湖北及武汉地区集装箱化率的提高,使得外贸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高、运输质量可靠。2004年,全省水运口岸完成运量238.3万吨,占总运量的97.7%。国际集装箱完成运量94874标箱,其中,水运占96.6%;三是吸引船公司从周边港口以通过武汉中转方式开展集装箱外贸运输,目前,湖南长沙港每月从武汉中转箱量已超过1,000TEU,并且还将继续增长,从而为确立武汉长江中游枢纽港的地位打下扎实基础。

为保证汉申直达班轮能准点发航,公司还对外作出了“三优先”的服务承诺,即优先安排装卸作业、优先安排联检查验、优先安排直达班轮货源,使直达班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公司推出了“两个100%、两个1小时、两个30分钟、两个5分钟”的“八项”服务承诺,即:航班准点率100%,集装箱动态准确率100%;装卸车1小时内完成,查验箱1小时内完成;拆装箱接单后30分钟内开工,进出库作业接单后30分钟内开工;卡口放行手续不超过5分钟,受理台受理业务不超过5分钟。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公司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受到了客户的好评。目前,客户普遍反映:杨泗港自改制以来,港口出现了“三高三少”现象,即装卸船效率提高,航班准点率提高,港口信誉提高;船公司业务人员跑码头现场减少,客户投诉减少,港口与船公司、代理公司、货主之间的摩擦减少。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港口做大做强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带来外贸运输的全球化。随着上海港大小洋山港口的建设,将会确立世界超级大港、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的地位。因而,长江水运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招商引资的不断扩大,有大批的项目即将建设投产,例如神龙、东风本田、日产、尼桑等。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武汉地区的集装箱量将达到70万TEU。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吸引外资,增强实力。为进一步增强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后劲,经各方股东协商,由上港集箱(澳门)有限公司采取股权受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增加投资,注入新的资金,并改制成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了合资合同、公司章程的修订签署和公司改制的报批工作,工商注册登记和新增资金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二是两港合作,集团改制。武汉港口集团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在合资合作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两港全面合作的协议已于4月29日在武汉签订,共同合资改制武汉港口集团。随后,将投入后续发展资金,对武汉港口码头作进一步的设备设施改造,增加码头泊位,提高靠泊能力,并积极投入阳逻港码头和物流基地的建设。

三是建设物流基地,做强延伸业务。随着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物流服务,而外贸运输的发展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迫切需要物流基地的支撑、延伸业务的拓展。集装箱运输快捷的装卸、门到门的服务,为克服船舶运输速度慢的弱点提供了条件,因而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及延伸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杨泗港将以建设集装箱货运站为基础,朝着建设物流基地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投入到硬件、软件建设上来,力求不断强化服务质量。

杨泗港码头改造工程于今年初全部完成,改造后的集装箱码头功能得到大大提升,公司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20-25万标箱。今年1-4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9856标箱,比上年同期增长36.9%,较好地保证了武汉地区外贸运输较快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