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关于九江利用港口口岸优势发展物流业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快,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物流的外延正在加快形成国际物流。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载体,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的现代物流发展。依据这个背景研究九江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物流业,是值得关注的。

    一、九江作为港口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离不开港口物流

   1、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有着诸多独特优势和战略地位。①港口地处水运的起讫点,在国际贸易中,海运承担着90%以上的货物运量,港口顺畅的服务成为运输链中水陆两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重要保证。②港口具有完备的物流硬件设施。③“前港口,后工厂”的空间布局,使港口具有整合生产要素的功能。④港口是主要的信息平台。港口是承担社会物流的主要集散地,特别是进出口物流的主要载体。从全国范围讲,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GDP达到1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进出口总额8512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不断增长的巨大经济总量使物流需求与物流量快速增长。2003年由工业品物流总值、农产品物流总值、进口货物物流总值、再生资源物流总值构成的社会物流总值达到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

    2. 港口物流的水平往往是港口城市物流总水平的主要标志。从全国来讲,就是一国物流总水平的主要标志。200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7.6%。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反映我国物流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物流成本过高,而港口物流处于同样的状态,港口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均未达到国际港口的先进水平。九江港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3.目前,沿江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许多省份也已把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而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比如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沿江开发构想,进一步开发拥有长江岸线的南京、常州、南通等6个地级市和江阴、张家港等15个县(市),通过各种方式在这一地区投入2500-3000亿美元,到2010年形成12800亿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再建一个新江苏。九江利用港口优势,加快推进沿江产业开发,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同样显得成为重要。

    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服务,而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总之,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所以,港口物流举足轻重。

  4. 港口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是如何能物尽其用,真正起到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许多领域将逐步放开,包括物流服务,国外物流企业进入陆海空货运、商品分销、仓储服务等,而港口物流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场所,掌握了对港口的制控权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取得了对某种经济的制控权。我国加入WTO,既给港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二、从九江口岸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1.九江港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口岸开放优势乃至刚设立的出口加工区优势奠定了九江发展港口物流业的硬件基础。

    九江港位于江西省北端,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南岸,地处北纬29°2´―29°9´,东经115°5´―116°7´,背靠风景秀丽的庐山,与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交汇,地接赣、粤、皖三省,也是万里长江与京九铁路的唯一交汇点,素有“赣北门户”之称。九江港作为江西省唯一沿江通海港口,198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贸易水运口岸,开放国轮直航进出口贸易运输;1991年10月,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扩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九江港拥有长江岸线152公里,对外籍船舶开放口岸线36公里,对外开放的码头三座,5000吨级海轮泊位七个。港口可常年航行3000――5000吨级海轮,具有件杂货、散货、超大件、石油、散装液体化工原料、国际集装箱货物等综合通过能力。对外贸易航运开辟了九江至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韩国、俄罗斯、香港、台湾(中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洋直达航线;国际集装箱货运航班每天开通有九江――上海转挂中远、中外运、中海、美国APL、香港OOCL、法国CMA、新加坡PIL等国际航运公司航班无缝转运直达世界各地。口岸对外籍轮开放以来,成功地接泊过洪都拉斯、巴拿马、伯利兹、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外国籍远洋货轮、油轮、散装液体化工原料船舶。九江港口岸自1980年开放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九江设立健全了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港监、船检、外运、外代、保险、口岸办等查验机构和完善的口岸服务及综合管理部门,能为进出九江口岸的外贸船舶,进出口货物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通关服务。
2、改革开放以来,九江港口岸建设与港口经济,特别是港口物流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必将在推动我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港口的这种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目前,全市从事外贸运输代理、生产、服务的企业就有近20家。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中央直属企业。通过他们的积极运作,目前九江口岸腹地已从九江拓展到南昌、景德镇乃至湖北、安徽沿线一带。近年来,九江港外贸货运量都占据了全省外贸货物运量70%的份额,九江口岸为江西外贸企业进出口和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港口法》的实施、港口下放和港口体制改革,必将成为港口新一轮发展热潮的新机遇。

    200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成为我国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港口法制建设上了新台阶,港口管理步入了以法行政、以法治港的历史新阶段;将推动港口经济市场化的良性发展,促进港口管理加速与国际接轨。今年以来,港口下放和港口体制改革,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九江市人民政府也抓住机遇,提出“开放带动、港口带动”新战略,顺应了港口城市发展经济的潮流。

    4、国家关于加快港口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实施中长期港口长远发展规划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部署,决定着九江港口作为上海港的喂给港必须依托上海港发展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按2010、2020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国家对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和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四大区域经济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快建设20个枢纽港,提高码头泊位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增深长江口等出港航道水深,使港口成为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这些都是九江港口迎接新一轮发展浪潮的机遇,也决定着九江通过上海这个长三角的龙头,来“对接长三角,融入全球化”战略的突破口。

    5、九江港口经济特别是港口物流的最大问题是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且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集中体现在两点。

    一是现有外贸码头超负荷运行与快速增长的外贸物流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外贸码头装卸设备陈旧、专业作业能力不足、集装箱堆场不足、进入码头的通道不畅的现状,已经开始制约当前外贸进出口业务,多年未见的压船压港现象再度出现。如果不提前加以改造,必将在今后的口岸外贸运输中形成瓶颈制约因素。当前九江港口岸外贸码头实际运量已大大超过93万吨的设计能力,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也接近26500TEU的设计能力。如不尽快扩大现有港口规模,势必会制约江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另辟新港区新建国际集装箱码头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体现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和相关部门一起提出了在湖口金砂湾工业园以东牛脚圩地段占用长江岸线1400米,陆域纵深1000米,占地面积140公顷(2100余亩),规划建设3个5000吨级海轮泊位的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方案,争取市政府将此列入了长远发展规划,并上报给江西省口岸办公室,争取列入全省“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鉴于新建的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坐标位于现有口岸开放范围之外,依据《国务院关于已开放港口口岸新建码头启用等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2]120号)文件精神,我们已向海关总署请求将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纳入“十一五”全国口岸开放规划。

    二是口岸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与大通关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口岸管理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的现象仍较突出,造成“有职能的没手段,有手段的没职能”,影响了口岸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口岸办公室作为政府履行综合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相应的职能管理授权,在口岸管理中权威性还不够,实施有效管理和协调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九江港口岸发展港口物流的五个基本认识

  1.实施港口发展战略。

  港口从本质意义讲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结点,是物流企业的集群,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九江港口岸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导,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与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航运发展对我市港口的要求。

  九江港口发展要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实行港口资源整合,实施港口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港口国际化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强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重视港口人才队伍的培育。

  九江港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江西南昌和九江两大城市为核心,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充分吸纳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以江西九江出口加工区为代表的昌九工业走廊集中。同时,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和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三大区的对外辐射效应也日益增长。目前,九江作为港口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是很明显,沿江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给港口以巨大竞争压力。

  2.大力发展港口生产力。

  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电子口岸通关能力,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商流、物流、信息化、资金流服务能力,港口现代化管理能力等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认为,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这三个方面除传统装卸业务外,都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服务区,从而有效地适应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并加以整合,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3.走港区联动之路。

  纵观世界港口城市发展,都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和釜山都是如此。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复函海关总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增设包括江西九江出口加工区在内的18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办函[2005]53号)。这标志着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为期一年多的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加工区的各项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进行港区联动,就是要通过设立连接出口加工区和已有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以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从而有力地促进九江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港区联动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模式,也是我国所有港口要走的必由之路。

  4.培育港口文化。

  港口沿海沿江,江海之流不断,江海波涛汹涌,必然形成港口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要协调发展,要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和整体利益。二是以人为本。港口要体现人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科技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不能高投入、低产出,不能高成本、低效率;港口发展要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要做到与时俱进。

  5.要有大的港口经营商。

  香港能成为全球航运中心,即物流中心,有四个原因,一是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满足了资金需求量极大的外贸业务的需要,给予了极大的信贷和结算支持与便利;二是香港集装箱码头经过许多年的精心建设与经营,形成了高效率、高质量、高信用度的服务流程,以其地理优势与服务优势取胜;三是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从事进出口贸易与物流业具有竞争力的软环境,减少了交易与运营成本;四是有卓有成效的港口经营商。和记黄埔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菲力斯杜港,之后数年里,“和黄”将其业务拓展到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15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共169个泊位,港口业务的经营利润已占“和黄”经营利润总额的30%。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核心支柱产业也是港口业务,已在香港、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天津投资与运营53个泊位。九江港口自古便是重要的商埠,目前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特别是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水运一类开放口岸,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与其他沿江港口城市相比,缺少大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这是我们应当急起直追的。

  九江港口物流任重道远,前程似锦。在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港口一定能成为九江物流业的一个亮点,也一定能成为九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