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中俄信息交换 俄罗斯“东风”已经吹起
满洲里海关 刘宏梅       

    2009年12月底,中国海关总署在门户网站利用中俄两种文字发布了目前俄罗斯正规清关公司的名单,此前两国运作多时的中俄海关信息交换进入日程。
 
经贸互补的最大邻国
 
    中国与俄罗斯,拥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最大邻国,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贸易规模以年均27.8%的增速一路攀升。目前,俄罗斯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为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中俄贸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俄罗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是资源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而中国能源缺乏,急需从俄罗斯进口资源型产品,实现进口多元化。俄罗斯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缺乏适合于普通消费者的服装、家用电器、食品、蔬菜、肉制品,对中国日用品需求量很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而中国是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俄罗斯短缺的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1999―2007年双边贸易连续9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2008年,中俄贸易额为568.3亿美元,增幅为18%。其中我对俄出口330亿美元,增长15.9%;自俄进口238.3亿美元,增长21%。2008年中俄顺差为91.7亿美元,增长4.5%。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经济面临空前困难,GDP下降10%,外贸下降超过40%。2009年前3季度,我国对俄累计实现进出口280.4亿美元,同比下降34.9%。其中,对俄出口120.1亿美元,下降48.9%;自俄进口160.3亿美元,下降17.9%。前3季度我对俄累计贸易逆差40.2亿美元。
 
    中俄贸易虽有所下滑,但两国在油气、核能、航天等领域大项目合作步伐加快,我自俄进口机电产品逆势增长,俄罗斯视我国为摆脱危机的主要合作伙伴。
 
由来已久的中俄海关合作步入规范化、机制化
 
    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两国海关合作由来已久。
 
    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海关的友好合作划上了句号,国内掀起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海关外事活动少之又少。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中俄边境贸易的不断升温,中俄海关工作往来逐渐增多,两国政府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显示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
 
    海关合作是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海关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在执法、贸易统计等领域开展了比较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今年6月17日,在胡锦涛主席和俄梅德韦杰夫总统见证下,中俄海关签署《关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其组织原则的协定〉的议定书》,以此标志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的正式成立,两国海关合作步入机制化发展轨道,揭开了两国海关合作的新篇章。
 
    9月7日至8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海关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初步形成了9个方面的共识:尽快启动中俄海关信息交换试点工作,开展中俄海关价格信息交换合作,加强中俄海关执法合作,加大中俄海关贸易统计合作力度,互相交换与办理海关通关手续有关的单证样本,充分发挥两国海关院校的作用为企业守法经营提供政策宣讲、通关知识培训等服务,推动使用先进检查设备,共同研究“经认证的报关企业”互认合作和向收货人签发进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制度等。
 
    同时,中俄海关署长还在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上海海关学院与俄罗斯海关学院合作备忘录》。两国海关学院将加强合作,对进出口外贸企业开展通关业务方面的政策宣讲和知识培训。
 
    中俄双方政府和商界都对分委会寄予厚望,希望分委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规范中俄贸易秩序,促进中俄贸易健康发展,推动中俄经济复苏和发展。中俄双方将规范通关秩序、提高监管效率、规范企业行为、打击走私违法、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分委会成立后最重要的使命与目标和今后两至三年的主要任务。
 
“灰色清关”成为长期困扰双边贸易的通关“瓶颈”
  
    尽管中俄双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中俄两国贸易秩序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规范了许多,然而,中俄两国贸易现状仍然不理想,一些痼疾依然困扰着中俄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灰色清关”、“包机包税”等问题上。
 
    何谓“灰色清关”?
 
    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缓解国内市场轻工业产品供应的紧张形势,政府不得不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大量进口便宜的日用消费品,但进口商品在俄海关通关环节面临清关手续烦琐、税率复杂等重重困难。为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鼓励进口,俄罗斯海关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但是,此类清关公司在办理海关手续时,普遍采取逃避俄进口管理措施和税费的违规做法,且不向中方企业和商人提供真实合法的报关单证,这被称为“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何以存续多年?
 
    中方作为出口方,采用灰色清关与正规贸易相比,其通关速度快,费用少,并且是一揽子交给俄方的运输公司,比较方便,其间货主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俄方运输公司以低价向当地税务部门报关,这样俄方运输公司就能获得较大的利润。此外“灰色清关”得到了其海关部门的默许,在灰色清关过程中,俄清关公司与个别的海关关员、强力部门的执法人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并想方法维持灰色清关的正常运转。
 
   “灰色清关”在俄罗斯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体制问题。俄罗斯的体制是从原苏联计划经济那一套继承过来的,在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后,这些体制却没有改。“灰色清关”既不符合国际贸易通则,同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损害了双方的利益,影响着双边关系,尤其是民众关系。其导致的俄进口税款流失、滋生腐败等问题早在多年前已经引起俄政府的关注。俄政府也多次采取措施打击“灰色清关”,中俄政府就此问题已进行了十几轮谈判,建立了“灰色清关”磋商机制,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上述情况一方面由于“白色清关”效率低,使外贸经营者心存侥幸,继续在“灰色清关”道路上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所谓的“清关公司”往往黑白两道通吃,深刻暴露了“灰色清关”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畸形产物得以长期存在的复杂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所以,“灰色清关”是长期困扰中俄贸易并经常导致贸易纠纷的复杂问题,是在俄不规范的清关公司和通关环节腐败因素勾结的产物,是导致两国贸易长期非正规运作的重要原因,两国经济利益深受其害。
 
俄治理“灰色清关”需正视历史现实
 
    早在1998年以来俄罗斯对华商市场的查抄事件不断,2008年9月,俄罗斯针对中国商人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打击“灰色清关”事件,俄罗斯官方对切尔基佐夫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在仓库里的多种商品,货物价值约有20亿美元。今年6月俄罗斯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我在俄华商再次严重受损,涉及货款50亿美元,集装箱2万个。
 
    据有关信息统计,2008年俄罗斯海关税收总额为4.7万亿,占俄罗斯预算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俄海关税收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举足轻重。2009年,俄海关署的关税上缴计划为3.5亿卢布,而今年前三季度俄海关税收同比下降近40%,如何完成海关税收任务是目前俄罗斯海关所面临的最大困难。“灰色清关”导致俄罗斯政府海关税收大幅流失,由于经济危机,俄罗斯民众消费能力递减,俄罗斯视当前为打击 “灰色清关”的最佳时机。
 
    俄打击“灰色清关”着实有利于规范贸易渠道、净化贸易环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查封华商市场作为重要手段是否无视“灰色清关”的历史原因,是否侵犯在俄华商合法权益引起中国业内人士质疑。在俄罗斯看来,中国商人通过“灰色清关”公司办理货物进口通关手续是一种走私行为,因为中国商人拿不出任何完税证明。而广大在俄华商则认为,自己已经请人办了通关手续,交了税,是合法的。俄方以官方的名义查封华商仓库,被查封的货物最终由俄方自己拿去拍卖,拍卖的钱也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由此可见,查封行是否意味着赤裸裸的官方敲诈,国际透明组织把俄罗斯的廉洁程度排名全球第147位,由此可见一斑。
 
    有关人士指出,俄打击“灰色清关”要客观理智的考虑历史因素,要清醒地看到中俄民间贸易在近20年发展中为两国经贸合作作出了应有贡献,其历史作用不容否定。切断中俄民间贸易往来是不现实的。
 
中俄信息交换――我海关助俄治理“灰色清关”的力举
 
    “灰色清关”出现在俄进出口环节,中国海关不存在这种现象。“灰色清关”最后能不能根治主要看俄方的决心。但鉴于涉及双边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广大在俄华商的利益,中方对帮助俄治理“灰色清关”态度十分积极。
 
    2009年10月13日,在中俄总理的见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在京签署,根据备忘录,中俄海关将开展双边年贸易中进出关境货物信息的预先交换,互换报关企业目录并通报变动情况,定期对等交换价格信息以共同打击海关估价领域内违反海关法规的行为,加强中俄海关执法合作,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合作,加大中俄海关贸易统计合作力度。我国海关表示,在遵循两国法律规定、国际管理和企业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将根据要求提供一切帮助。开展加强报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合作,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俄不法清关公司的行为。
 
    中俄海关信息交换早在2007年初就以议定书的形式被我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确定为正式合作事项。为何迟迟没有开展,除了前面提到的复杂的历史原因导致“灰色清关”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业内人士还提到了“俄罗斯速度”问题。但凡在俄罗斯工作和生活过的人,多半对俄罗斯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不敢恭维。这个民族除了走路快、开车快,其他事情都保持着常态慢节奏。在中国海关通关如同走城门一样快,在俄罗斯没有两三个小时是通过不了的。在中俄海关合作方面,需双方同步落实的议定事项,俄罗斯方面也常常慢半拍。当然,这只是这个国家因循守旧效率低下的一角。中俄海关数据交换在首次议定之后的两年半的时间里,俄方海关究竟为这个合作项目作了多少准备,我们不得而知。此次旧题重谈,俄方的态度比起2007年初要坚定的多,能够看出俄政府关于改革的决心。
  
    按照中俄海关关于信息交换的协定,我方将在总署层级向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实时传输最终目的国为俄罗斯且指运港为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所有海运出口货物相关数据项和最终目的国为俄罗斯且出口口岸为满洲里公路、铁路口岸的所有出口货物相关数据项;俄海关署向我方对等传输最终目的国为中国且指运港为青岛、宁波的所有海运出口货物相关数据项和最终目的国为中国且俄出口口岸为后贝加尔斯克公路、铁路口岸的所有出口货物相关数据。信息交换传输的数据项包括且不超过:出境地海关代码、出港日期、出口经营单位、发货单位、运输工具名称、航次号、提运单号、装货港代码、件数、集装箱号、商品编码、商品名称、货运唯一识别编码(UCR),封志号、海关放行时间、海关备注等16项。
 
    按照中俄两国设想,中俄海关启用信息交换试点后,俄不法清关公司的空间将被最大限度的压缩,其以往为逃避俄进口管理措施和税费而采取的捆绑式通关方式无法继续实施,长期困扰中俄贸易并导致贸易纠纷的“灰色清关”问题将得以真正解决。
 
等待的中国   期待更美好的贸易前景
 
    解决“灰色清关”问题涉及对发货、报关、市场销售、收入汇出、整个灰色商业链条及人员身份合法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的整顿,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前,中俄海关双方已完成信息交换网络的联通性测试,中国海关在职能范围内为实现两国海关信息交换做出了最大努力,信息交换中方准备工作一切就绪。而作为中俄海关信息交换的唯一陆路试点满洲里,已经完成了包括规范申报、培训企业在内的所有准备工作,并向总署进行日常不间断数据传输。只要俄方海关按照此前协议对等履行信息传输职责,中俄海关信息交换即真正启动。
 
    关于中俄海关信息交换,笔者在承载中俄贸易60%业务量的满洲里关区采访了地方政府、海关有关负责人及部分企业代表,听到了更加真实和迫切的声音。
 
    满洲里市一位主管外贸工作的副市长认为,信息交换一旦启动,满洲里口岸的中俄贸易枢纽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也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将继续领跑对俄各沿边口岸。同时,在中俄双边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景下,口岸经济对满洲里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能力必将不断增强。
 
    满洲里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俄海关合作更加规范是多年来中国海关的夙愿,对此,满洲里海关感受颇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毗邻海关履行合作承诺不及时、不到位。近年来,满洲里海关与俄罗斯海关之间通过加强往来互访解决业务难题,并签订多项书面承诺。在履行承诺过程中,满洲里海关诚实、守信,但俄方海关在口岸通关环节经常发生不顺畅,虽经反复沟通仍未能很好的履行其承诺,尤其是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随意性强的状况未发生根本性好转。中俄海关合作分委会的建立,从机制上完善了两国海关的合作模式,便于更好地为海关执法和贸易便利服务,希望尽快推动中俄海关信息交换的实施。同时要看到中俄两国法律制度不尽相同,同时中俄政府赋予海关的职能也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目前两国海关合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通关秩序、提高监管效率、规范企业行为、打击走私违法、促进双边贸易健康持续发展,要完成这一合作任务,必须充分认识不规范贸易秩序存在的长期性和顽固性,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满洲里外运有限公司陆运部经理韩广存对中俄海关信息交换持欢迎态度,对于有着60年经营历史的外运公司来说,透明一致的双边贸易能够使常年规范化经营的大企业在国际贸易公平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在满洲里公路口岸从事出口业务的刘振兴则认为,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在中间做手脚的俄不法“清关公司”。如果俄罗斯海关下决心、动真格,这将给中国货物进入俄罗斯市场扫除“拦物虎”。他已经看到中国海关在门户网站上公布的经俄罗斯联邦海关署登记注册的专业报关公司名录,这样中方企业可从中选择正规合法的报关公司办理通关手续,坚持守法经营,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满洲里方正贸易公司经理方东波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在俄罗斯赤塔开办的木材加工厂目前处于关闭状态,工厂里60多名工人因在俄打工卡到期而回国。几个月过去了,为工人申请办理新打工卡没有任何进展,莫斯科移民局那边没有任何动静。他希望中俄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加真诚务实,俄方提高办事效率势在必行。
 
    满洲里万里通货运代理公司总经理丁洪顺称,他很担心中俄海关信息交换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同时担心两国商品编码的差异会让企业在俄方通关时遇到麻烦。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中俄海关合作深入,守法企业在俄的通关环境将进一步改善,通关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对中俄贸易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前一阶段由于“灰色清关”造成的中俄贸易磕磕绊绊也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候了,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希望相关的华商也不要抱着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心态,从长远利益出发,尽快转变经营模式,了解俄海关有关通关规定,选择正规报关公司向俄海关合法申报,坚决摒弃“灰色清关”方式。专家同时建议俄华商尽快解决在贸易经营中涉及的货物进出不合法问题以及货物涉嫌假冒伪劣的问题。
 
    我们相信中俄海关合作对中俄贸易来说是一次正本清源,将推动中俄贸易走出“灰色清关”的漩涡,进入“风正一帆悬”的海阔天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