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石棉进口强劲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石棉是一种独特的矿物纤维,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航天和国防工业等领域。今年1―7月份,我国石棉进口继续保持自2003年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全国进口量达10.84万吨,贸易值19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6%和46.9%,且呈现以下特点:

一、进口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1―7月份全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石棉10.15万吨,同比增长40%,占同期石棉进口总量的93.6%。以易货贸易方式进口0.37万吨,同比增长55%,占总量的3.4%;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0.16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占总量的1.5%。

二、国企、合资、独资企业进口呈三足鼎立之势。1――7月份国有企业进口石棉3.99万吨,价值72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45.5%;中外合资企业进口3.05万吨,价值57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2%和145%;外商独资企业进口2.31万吨,价值444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3.6%和13.9%。

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主要贸易国。1―7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石棉8.84万吨,占同比进口总量的81.5%,从哈萨

克斯坦进口1.1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0.5%。从巴西、津巴布韦和加拿大也有少量进口。

石棉进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一、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石棉制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我国四大支柱产业的建筑及汽车业的持续升温,国内对石棉需求大量增加。

二、加入WTO后我国放宽了对石棉进口的限制。在加入WTO以前,我国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一直对石棉进口采取“内部登记管理制”,并于1995年1月1日起取消了石棉的边贸税收优惠政策。在加入WTO后,我国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放宽对石棉的进口限制,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加上关税税率的逐年下调,国外尤其是俄、哈两国石棉大量进口国内已不可避免。

三、国内石棉产业竞争力差,与进口棉相比劣势明显。我国石棉产量的60%以上集中在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企业规模小,产能低,产品品质差,粉尘含量高。尤其是远距离高运费带来的高昂运输成本,已成为制约国内石棉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俄罗斯是全球第一石棉生产大国,仅乌拉尔一地的产量便超过我国产量的总和。俄罗斯石棉行业集成化程度高,生产技术先进,品质好,成本低,以长纤棉为主,加上与我国畅通的国际铁路联运线路,进军我国市场,优势十分明显。

此外,受石棉有害健康宣传的影响,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制定法令限制石棉对我国的大量出口。

我国石棉储量位居世界第三,石棉生产也是我国西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俄罗斯石棉的大量涌入,已经对国内石棉行业造成冲击,甚至影响到了西北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鉴于俄罗斯尚未加入WTO,可采取一定措施限制俄产石棉、特别是短纤棉的大量涌入;二、;加大对国内石棉企业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三、调整铁路运力,尽快解决我国西部石棉产区今年以来出现的运输紧张问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