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西藏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西藏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目前西藏己发现90多个矿种,有26种己探明储量,其中 11个矿种储量居全国前五位。铬铁矿、硼、锂、菱镁矿、重晶石、砷等储量都居全国前列。
--水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丰富。西藏自治区平均天然水能年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30%,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354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5%;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00多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为5659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5%。西藏的地热蕴藏量居全国第一。西藏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区拥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草药400多种。此外,森林资源也很丰饶,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保持着原始森林的完整性。
其次,西藏的区位优势,是中国打通南亚贸易的重要通道。
西藏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接壤,是与这些地区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沿地段,对于促进这一区域的和平与发展,实现更为合理的产业分工和更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西藏与周边国家联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己基本具备,有各种通道312条,其中常年性的通道44条,通往尼泊尔的通道最多,有184条,通往印度的有85条,通往缅甸的有5条,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有12条,其中中尼国际公路是西藏的主要交通干线之一,由拉萨至日喀则地区樟木口岸,全长736公里。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共开辟各类边贸市场28个,主要与尼泊尔王国互辟边境贸易的有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樟木、普兰、吉隆和日屋等5个边境口岸,这些口岸从西藏自治区辐射到内地省区,成为中国面向南亚的窗口。
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等西部省区相连,将带动和吸引周边省区与南亚地区的经贸发展,这不仅有利于西藏发挥与西南地区经贸发展的通道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如今,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己经形成,己开通拉萨至北京、成都、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国内航线和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
其三,西藏与南亚各国产业结构差异性,为双方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空间。
据调查分析,在农产品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印度的粮食产出规模较大,大米出口在丰收年景达490多万吨,一般年景在250万吨,小麦出口约300万吨;尼泊尔存在平原多余粮食向国外出口,而山区又缺粮的现象;西藏的畜产品比较丰富,但大米、小麦等农产品规模较小。
工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印度的钢铁、软件、机械、纺织、食品、化工产品、汽车工业等产业发展较快,尼泊尔、不丹的工业较为落后;而西藏工业虽然比较落后,但工业原料、化工产品、皮革制品等产出较多。这些产业上的差异使西藏与周边南亚各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在发展互通有无的贸易往来和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合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专家认为,上述优势给西藏与南亚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同时双方的合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和劣势,具体体现在:
--西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尽管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整体经济规模还比较小,工业化水平也比较低,整体经济基础薄弱。2003年,西藏GDP为184.59亿元,仅占全国GDP不足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97亿元、48.11亿元和95.51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并首次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但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2.2:26.1:51.7,是全国工业化水平最低的省区。
--西藏经济发展成本高。西藏自治区与国内大多数地区相比发展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等方面。
--西藏缺乏本地化、内生性的社会网络和产业基础,发展能力相对单薄,大量依靠外地输入和扶持。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求西藏要继续引进和依靠区外资源与产品,加强与劳动定额他省份的经济技术合作;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培育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富裕的社会网络和产业结构,要更紧密地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更大程度地融合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