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河北省2004年口岸运行情况通报
      

  2004年,在委党组和主管主任正确领导下,在口岸系统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口岸运行保持了持续、高效、快速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口岸各项工作目标,口岸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通关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口岸运行全面实现预定目标,保持了持续、高效、快速发展

  ----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35.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第一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其中,进口完成41.86亿美元,增长37.2%;出口完成93.40亿美元,增长57.6%,均创历史新高。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9956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2%。

  ――口岸货运量快速增长。全省口岸完成货运量22207.9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外贸货运量6948.9万吨,增长8%。在全部货运量中,海运口岸完成22186.6万吨,增长24.9%,其中外贸货运量6938.5万吨,增长8.0%;航空口岸完成外贸货运量1.4万吨,减少39.1%;陆运口岸完成货物运量19.9万吨,其中外贸货运量90470吨。关区监管集装箱运量25649标准箱,比上年减少0.2%。

  ――进出境人员数量增幅较大。关区进出境人员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4809人次,比上年减少26.0%。

  ――检验检疫成效明显。全省完成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97252批次,货值金额801870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34.7%。检验进出境不合格产品332批次,价值22644万美元,分别减少5.95%和28.9%。

  其中,检验检疫出境商品89155批次,金额55796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1%和34.9%。检验出不合格出境商品55批次,金额4375万美元,分别减少56.35%和73.22%。检验检疫入境商品8097批次,金额24390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3%和34.3%。检验出不合格入境商品277批次,金额18269万美元,分别增长22.03%和17.72%。

  ----检查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增多。关区监管运输工具6186艘(辆)次,比上年增长20.5%。石家庄航空口岸检查出入境飞机835航班,比上年减少31.7%。

  二、口岸工作取得全面进展,有些方面有很大突破

  今年以来,全省口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省口岸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一)口岸开放规划取得多项成果。一是编制了河北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审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部署和全省对外开放的要求,较早地启动了全省口岸“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我省口岸数量少、结构单一,以及有些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口岸建设和开放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在有关各市提出口岸规划意见的基础上,经征求省各查验部门、省直有关厅局意见后,完成了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别是曹妃甸港在没有任何基础性资料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对外开放的重大压力,口岸工作主动往前做,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纳入了该规划中,为申报其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口岸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批准后,已于年底前上报国家。二是大力推进石家庄、秦皇岛、唐山等5个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口岸查验设施的建设,基本达到口岸功能。同时经省政府批准启动了石家庄内陆港建设,初步形成石家庄口岸“一港两库”的陆运口岸格局。三是推进秦皇岛海运口岸扩大开放。经过大量和艰苦的工作,今年4月,初步开通了秦皇岛-韩国仁川客箱滚装班轮航线,结束了我省没有海上国际客运通道的历史。四是推动黄骅港口岸对外开放的国家验收、山海关机场对外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针对黄骅港口岸煤炭二期工程和化工码头的建设需要,适时地推进口岸查验人员增编工作。五是加强口岸开放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开展对口岸临港、临空产业和出口加工区发展的调研,为充分利用口岸资源,加快临港、临空产业和出口加工区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创造条件。

  (二)口岸“大通关”工作取得重点突破。一是冀津两地口岸快速通关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两地政府和口岸查验部门的共同推进和努力,双方签署了《天津海港口岸、石家庄和邯郸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快速转关备忘录》,为我省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天津口岸提供方便、快捷的通关作业,实现冀津两地口岸“直通”,对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口岸“大通关”进程,优化和改善河北投资环境、口岸环境、进出口环境,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促进冀津两地经济合作和口岸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大力推进口岸精神文明建设。把开展口岸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强口岸部门之间联系沟通、提高口岸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口岸通关环境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目标和任务,使口岸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大通关”工作相结合,全力改善口岸环境,建设文明口岸。

  (三)口岸通关环境大大改善。一是为口岸开放和运行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口岸环境的若干意见》,正拟准备请省政府批准下发。二是相继出台重大措施,切实改善通关环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和全国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现场会上吴仪副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和《河北省口岸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口岸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促进口岸通关环境的改善。石家庄海关党组出台了服务经济的九条措施;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推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河北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省边防、省海事部门采取先进检查监管手段,制定应急预案和海上搜救措施,保证人员和运输工具安全进出口岸。

  (四)口岸运行保障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和完善口岸运行协调机制,恢复了口岸系统联席会议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建立了全省口岸工作的联系和协作渠道。7月份召开了省级口岸机构改革以来第一次口岸系统联席会议。二是抓好口岸统计信息建设,建立了全省口岸系统统计通报制度。对全省口岸运行情况实行月统计季通报,为领导决策和口岸开展业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我委局域网口岸网页,宣传口岸和口岸的政策法规。三是加强口岸与旅游、航空、民航等行业协作和协调。省旅游部门“八一”飞韩国临时包机,在临飞只剩五天时间、又没有航线的情况下,连夜到海关总署和民航总局跑办,终于如期飞行,保证了两国政府间的文化交往。针对石家庄航空口岸飞行香港航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会同运行局进行协调,确保了“十一”旅游黄金周航班正常飞行。四是开展口岸运输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调研。学习、借鉴上海口岸的大口岸、大开放、大物流、大平台的概念,研究探讨加快口岸物流速度,构建我省口岸物流网络的可能性。

  我省口岸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口岸数量和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外开放的发展速度;二是口岸查验部门的开放、创新、服务意识仍需提高,在通关方法、途径、措施和扶持政策上有待进一步改进;三是口岸“大通关”工作还需要细化、实化,还需要全面推进,需要加强组织、协调,突出重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四是缺乏口岸立法,口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顺畅,五是口岸查验设施建设落后,原有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量大,缺乏资金扶持力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