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福州海关保护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效显著
      

2005年一季度,福州海关共查获涉嫌侵犯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件5起,案值181.5万元,占同期案值的90%以上,涉及“白鸽”、“tiger及图形”、“太格Tiger及图形”三个商标(后两个商标英文字母中文含义均为“老虎”,备案图形一为虎形,一为虎头),涉案货物为拖鞋及汽油发电机组。有力地打击了不法侵权行为,维护了福州口岸的正常对外贸易秩序,保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一、有的放矢,综合运用风险布控与执法提示的查缉手段

为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出口名牌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福州海关始终坚持将保护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扶持国内企业发展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年来查获侵权案件的特点,将机电产品与鞋帽产品列为假冒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风险货物,加大了风险布控与查验力度。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降低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的刑事制裁门槛,加大了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为了规避刑事制裁,国内很多不法企业开始从使用和权利人相同的商标转向使用近似商标。针对国内侵权案件的这一新特点,福州海关及时提示现场关员:近似商标也能构成侵权,货运渠道近似商标侵权案件可能增多。有针对性的布控和及时的提示使关区侵权案件的查获率大幅上升,今年连续查获了5起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的近似商标侵权案件。

二、因势利导,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权利人主动备案

权利人向海关办理知识产权备案,是海关依职权主动查处侵权货物的重要前提。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进出口环节侵权案件,都是由海关发现并主动查处的,知识产权的未备案严重影响国内企业自主维权。“白鸽”商标权利人福建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对此深有感触。“白鸽”商标是福建省著名外贸品牌,具有40年的悠久历史,被国家外经贸部列入重点保护和扶持的出口名牌。“白鸽”牌拖鞋享誉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自上世纪70年代起年出口量超千万美元,1999年达3900万美元,曾为福建省的外贸出口创汇立下赫赫功绩。但是,近年来,大量假冒伪劣的“白鸽”牌塑料拖鞋从中国境内出口,导致权利人一度陷入经营困境。在获知“白鸽”深受侵权假冒之害这一情况后,福州海关主动走访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备案知识产权,寻求海关保护。在“白鸽”备案之后,福州海关根据权利人提供的风险线索在关区各口岸主动出击,严密查堵侵权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果:2000年至今,共查获侵犯“白鸽”商标权的案件6起,查获假冒拖鞋35.5万双,总案值70.5万元人民币。

三、形成合力,积极促进权利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协作

备案知识产权权利人在收到海关发现侵权嫌疑货物的通知后,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担保,否则海关将依法放行涉嫌侵权的货物。因此,权利人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于阻止侵权货物进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受侵权假冒之害的福建泰格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泰格)反映,该公司产品“TIGER”汽油发电机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一直被同行业企业仿冒。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从全国各地出口的侵权产品总值超过2亿美元,大量侵权产品的冲击使公司信誉受损,经济上遭受重创。为了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福建泰格全面启动品牌营销战略,联合海关,全力打假。在福建泰格的配合下,福州海关2005年1至3月连续查获了3起涉嫌侵犯该公司“tiger及图形”商标权的发电机组案件,总案值108万元人民币。

对于疑难案件的近似商标认定,商标主管部门的协作也很重要。福州海关查处商标近似侵权案件得到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力配合,福建省工商局发函确认“TIGER”标识与“tiger及图形”构成近似商标,为海关确认是否侵权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支持。

四、防范未然,有效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与典型案例警示

为了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企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福州海关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守法自觉性与守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应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宣传福州海关打假典型案例,表明海关严打侵权,决不手软的坚定态度。

4月1日至4月26日,福州海关和福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播出8期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题节目,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具体法律规定与应用、海关打假成果与典型案例、企业及个人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做全面的介绍、剖析与提示,公布了福州海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咨询与举报电话。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福州还将对关区52家重点国内企业的负责人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培训并进行座谈,和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与沟通。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