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徐州开通“陆路口岸”
      
    5月22日,徐州经济开发区直通式海关监管点正式开通运行,徐州市由此结束了长期以来没有陆路口岸的历史,这将对徐州外向型经济和连云港港口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连云港集装箱吞吐量近50万标箱,首次超过南京口岸,其中1/4来自徐州及周边地区。但由于徐州没有陆路口岸,该市进出口企业不算仓储、订舱等方面的费用,仅在从徐州到连云港的运输成本上,每标箱货物就要高出230元,并且在报关、检验检疫等手续上很不方便。陆路口岸的缺失,成为徐州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瓶颈。

  所谓陆路口岸,是指在不具备港口的内陆地区,建立一个与港口具有同样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功能的国门。它将拥有码头以外所有的口岸运作和管理设施,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可以在陆路口岸一次完成所有进出口通关手续,并能在此获得所需的仓储、包装、报关等一切附加性服务,大大节省运输成本、业务费用和港口操作费用。

  卡特比勒(徐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若瑟告诉记者:“徐州陆路口岸一旦开通,我们出口费用降低的比率将达到15%%―20%%,而我们的进口费用也将随之降低。陆路口岸对我们公司的好处很明显。”徐州有关政府人士表示,徐州陆路口岸的开通,一方面将降低徐州进出口企业的各项成本,一方面将为连云港提供更充足的货物,对整个东陇海线开发有着积极意义。

  据了解,徐州陆路口岸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拥有10200平方米智能化仓库、142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2500平方米综合办公场所及海关监管集卡车队,具备了除码头外的所有口岸运作和管理设施,如报关、报检、仓储、配送、商检等。其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每年2―5万标箱的业务处理能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