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作为通商口岸历史悠久,曾三度开放,早在1904年就有商号与俄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1910年《辛丑条约》之后,英国人在同江设立拉哈苏苏海关,收取关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同江口岸后,出现了对原苏联国贸、省贸和边贸同步并进的活跃局面;1986年国务院再度恢复批准同江为国家一类口岸,同江借助口岸优势得以迅速发展。
同江口岸分为东西两个作业区,西部作业区距俄罗斯下列港水上运距35公里,距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272公里,可停靠3000吨级船舶,并有3条铁路专用线与国内铁路连接。东部作业区位于同江市东北38公里处,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港相对,水上运距仅3公里,形成了夏季有船舶旅客运输、汽车轮渡运输、冬季冰上汽车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全面发展的局面。2004年同江口岸过货39.3万吨,居全省口岸第二位。
同江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对俄经贸升级战略,提出了突出口岸经济重点,做大口岸物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总体构想,开辟大通道,建设大口岸,发展大经贸,建港口、铺铁路、修公路、抓边贸、建市场、促物流,着力把同江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与贸易中心。近年来,重点建设了同江地方铁路和同江至哈鱼岛港口公路;改扩建了东西两港,扩建完成后可使同江港口年吞吐能力达600万吨;引进客商建成了同江市同鑫对俄轻工产品批发市场和同江市对俄果蔬建材批发市场;谋划了跨江铁路大桥和浮桥工程;开辟三条对俄经贸大通道:
一是由同江下行沿黑龙江俄哈巴-共青城-庙街进入日本海直达日本、韩国的江海联运国际大通道;二是在跨江大桥建成后,同江经俄下列至俄各地和俄下列经同江至中国各地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三是经佳木斯经同江东港至俄下列港轮渡、冰上公路运输大通道。
加强了七大进出口基地建设,即对俄果蔬建材出口基地、对俄蔬菜生产出口基地、木材出口加工、对俄轻工产品出口基地、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加工组装基地、俄矿产品加工园区、俄产重油中转基地。
三条大通道和七大基地的建设,将使同江口岸成为东北亚物流集散地和连接内地与俄罗斯贸易的战略要地,形成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一极。同时,随着同江口岸基础设施完备和贸易通道的贯通,同江、满洲里、绥芬河,我国对俄口岸新“三角”格局即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