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汽车进口市场却逐渐呈现疲软状态。今年1月-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的企业由去年同期的887家锐减至260家,进口汽车量下降近5成,而德国超越日本成为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的最大来源地。专家分析,随着越来越多豪华车的涌入,国内进口车档次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进出口总额差距大
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折射出国内汽车业出口方面喜人的局面。据统计,今年1月-5月,经广东口岸出口汽车2万辆,价值2719万美元,分别增长2.5倍和3.7倍;同期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9912辆,价值3.4亿美元,分别下降44.1%和42.2%。这表明,经广东口岸进出口汽车数量首次出现了1万辆顺差,但价值总额仍然相差甚大。
与此同时,今年1月-5月,经广东口岸进出口汽车的企业数量也发生了“乾坤大挪移”。据统计,出口汽车企业已突破百家,达103家,比去年同期的67家增长了53.7%。而经广东口岸出口的汽车销往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个,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
部分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据分析,汽车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以两类为主。其中,经广东口岸出口排气量不超过1000毫升的汽油型载人机动车1.4万辆,价值762万美元,增长6倍和4.9倍。另外,雪地行走专用机动车和高尔夫球机动车及类似车辆出口5030辆,价值436万美元,增长50.5%和1.6倍。以上两种类型汽车出口量占经广东口岸出口汽车总量的93.7%。
海关方面分析认为,经广东口岸出口的部分主流汽车产品已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今年1月-5月,经广东口岸出口小轿车130辆,虽然绝对数不大,但增幅高达5.5倍,出口均价达到35479美元/辆,仅比同期小轿车进口均价低4285美元/辆。出口小轿车的起点较高,已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此外,1月-5月,经广东口岸出口卡车901辆,首次超过进口卡车的数量,这说明我国商用车出口前景较为乐观。另外,越野车、小客车、10座及以大客车的出口量分别为34辆、71辆和121辆,均实现成倍增长,出口前景看好。
德国进口车首次超过日本
在出口格局大变的情况下,汽车进口市场结构变化较大。日本车由于主流车型国产化,进口量减少较快。1月-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德国汽车2131辆,数量虽比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少1660辆,但进口价值达1.3亿美元,超过日本的2783万美元,德国成为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贸易额最大的来源地。
同时,进口车高档化趋势相当明显。1月-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小轿车均价为39764美元/辆,增长18.3%;小客车均价为21763美元/辆,增长7.9%;10座至29座客车为29731美元/辆,增长34.6%;30座及以上客车为71649美元/辆,增幅高达59.3%。
事实上,这种消费结构变化源于国内市场对豪华车的需求增长,同时进口车的中低档车型受到国产车的替代,而退出了进口车的行列。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今年国外超豪华车、顶级车纷纷在中国开设展厅或专修厂。随着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的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致使国内进口车档次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纵深
产业政策改变进口车格局
今年前5个月,广东口岸进出口汽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何在?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持续下去?海关有关分析认为,国家实施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并及时调整汽车贸易政策,从而导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据了解,国家从去年开始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有关汽车的产业政策,来规范汽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环节。同时,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口汽车政策已出现4个方面的变化,包括取消进口配额管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汽车保税和实行品牌销售。
这些政策令进口车商在业务上显得相当谨慎,进口车市场大幅萎缩。在这些政策中,从4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最能体现立杆见影的效果。按照规定,只有得到国外汽车厂家授权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口和销售进口汽车。受此政策影响,由于大部分进口企业无法获得国外汽车厂家的授权。因此,今年1月-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的企业由去年同期的887家锐减至260家,降幅相当明显。而同期执行的构成整车特征税收规定,也向之前火热的零部件进口市场泼了冷水,令其进口增长几乎停滞。
另外,从年初开始,在国家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国产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纷纷出海。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尽快使中国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是解决国内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出口政策主导下,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局面将肯定持续下去,汽车进出口的天平将更加倾向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