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关数据分析,从进口汽车的排量来看,1.5升~2.5升小轿车进口下降明显。1~5月份进口排量1.5升~2.5升汽油小轿车4090辆,下降71%;进口排量2.5升~3.0升汽油小轿车2740辆,下降42%;进口排量大于3.0升汽油小轿车2700辆,下降17%。
从进口汽车收货地情况看,北京市进口8659辆,下降44%,占口岸汽车进口总量的44%;天津市进口3043辆,下降11%,占16%;山东省进口756辆,下降59%,占4%。
据业内人士分析,天津口岸汽车进口下降有四方面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品牌代理制度的实施使部分经销商退出进口市场。2005年4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开始实行,国家对天津港保税区的400家汽车经销商实行品牌代理制度,新的品牌制度约束性很强,对进口的车型和排量有严格的规定。国外厂商对进口汽车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国外生产商授权的品牌代理商才有资格开展进口业务,一些无法获得授权的“小车行”将被淘汰出局。
目前天津港保税区具有品牌代理资格的经销商只有20家左右,大部分经销商无法申领登记证,不能进口国内用户需要的进口汽车,导致保税区汽车进口大幅下降。
二是“落地征税”政策随时可能实施使经销商处于观望状态。国家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下发后,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出台,进口汽车的“落地征税”政策一旦实施,将使区内经销商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增加。由于汽车经销商对政策风险顾虑较大,开信用证存在困难,订车热情不高,直接影响汽车进口量。
部分经销商担心随着“落地征税”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将在2005年推行新的汽车燃油技术标准,以技术壁垒限制大排量汽车进口,天津口岸的进口汽车销售前景不容乐观,大部分进口汽车经销商都采取“观望”的做法。
此外,据记者在天津港保税区了解,部分经销商已将进口汽车发往香港,准备利用香港作为新的保税存储基地,一旦国家实行“落地征税”政策,可以就近在深圳口岸通关进口。上述因素导致天津港保税区汽车进口下降。2005年1~5月份天津港保税区入区进口汽车13515辆,下降32%,目前保税区汽车库存量只有5700辆,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三是国产合资汽车对进口车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设有合资厂,并已生产3.0升以下排量的轿车。为避免同品牌竞争,上述国外汽车厂商对在中国生产的型号已停止接受订单。
此外,2005年国产合资车已开始由中、小排量低档车向大排量高档车发展,近期国内将有宝马3系列、5系列高档车下线,奔驰、凯迪拉克、奥迪A6、尼桑天籁、丰田皇冠等高档车逐步在国内生产,对进口原装车构成强大威胁。目前进口车只在3.0升以上大排量汽车及越野车上还保持着较大优势,中、小排量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已逐渐丧失。
四是新车型无法上市导致成套散件(按整车税号统计)进口锐减。今年以来,在天津口岸进口成套散件的大户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由于伊兰特车型已达到77%的国产化率,不需要继续进口。同时,准备于今年3月上市的途胜SUV新车型(计划进口2000辆成套散件)由于未能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新产品公告》批准,导致2005年1~5月份只进口了193辆其他车型,使成套散件进口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