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口岸,是积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抓住和利用好当前重要发展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文明、先进、高效口岸的必然要求。天津口岸从加强口岸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共同着手,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提升口岸整体服务层次,使口岸各个组成有机联动,和谐发展。
1、加强口岸经济建设,为建设和谐口岸提供基础保障
天津口岸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着眼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市政府口岸管理机构凝聚口岸各个部门协作配合,确实解决影响口岸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重点解决陆路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天津口岸货物正常输运的问题;整合口岸“大通关”资源,特别是信息化资源;服务腹地客户,推进国际陆桥运输,开辟环渤海内支线提升主干港功能;全力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为区港联动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大力加强天津口岸的辐射作用,组织口岸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促进天津口岸与广大腹地省、市、自治区建立跨区域合作的通关协作机制,吸引更多的省、市、自治区加入《跨区域合作天津口岸议定书》共同体,努力扩大天津口岸信息平台的网络远程信息报关、报检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实现跨关区直通或转关,推动天津口岸延伸。
2、加强口岸政治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口岸提供政治保障
加强口岸政治文明建设,一是加强政治意识文明。把口岸干部职工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现实政治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普遍增强自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公平、公正、正义、权利、义务、责任、民主、法治等进步的政治理念,大力倡导“爱岗守法,明礼诚信,办事公道,团结协作,服务上乘,勤俭求效,敬业奉献”的天津口岸基本道德规范;二是加强政治制度文明。在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加强口岸民主自治机构建设,积极筹建天津口岸协会,参与口岸管理和协调;三是加强政治行为文明。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口岸政治行为规范,在《天津口岸三个机制、五项制度》基础上,口岸各单位逐步建立顺畅的民意沟通机制、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公正的行政执法机制、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3、加强口岸先进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口岸提供精神动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口岸职工队伍为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口岸现代物流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和口岸新型文化。重点开展先进文化创建活动,建立以责任、信任、诚实和文明为核心的口岸道德和文化价值体系;开展主题特色文化娱乐和体育竞赛活动,动员和吸引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建立起以创建先进文化为重点的共建对子和小区,提高天津口岸整体文化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口岸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文明执法示范岗位”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及时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
4、加强基础性建设,为建设和谐口岸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
加强口岸基础建设,其重点:一是强化口岸文明执法和文明生产。口岸行政执法单位规范执法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实行告知制度,限定并缩短审批时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和提高口岸大通关目标与措施。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结合天津口岸实际,进一步减少环节、改进办法、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优化服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天津口岸向国际先进的口岸管理体制快速迈进。积极倡导口岸业务联系紧密的单位共同推出有利于促进企业增效和发展的措施,逐步建立服务全程标准化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强口岸重点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为天津与腹地进出口企业实现“一站式”通关奠定基础性条件。在重视口岸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海港、空港的生产服务需求的同时,按照口岸整体规划协调其他查验设施加快建设。三是加强口岸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力推动海河码头和港口直观环境的改造,推动港口煤炭污染的综合治理;推动港区内、外的治安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实现港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为口岸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搞好口岸秩序,加大反走私、反偷渡工作力度。四是科学筹谋,认真制定《天津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天津口岸到2010年,要把天津港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最大的散货主干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力争成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