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于5月8日在山东13个内陆海关全面实施,经过两个月的运行,新模式对拉动内陆地区外经贸发展起到了明显成效。截至6月30日,青岛关区13个内陆隶属海关近千家企业共申报进口报关单1106票,出口报关单5649票,日最高报关单量为361票。目前,13个内陆海关“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报关单量占其同期所有进出口报关单总量的84.32%,进出口业务量同比增长了428.24%,其中滨州、枣庄海关在原有业务量的基础上分别增长22倍和16倍。
青岛海关副关长宫云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青岛港的腹地经济,目前山东13个内陆地市企业年进出口报关单已达30万余票。另外通关手续的属地办理,将带动内陆地区报关、报检、物流业等相关业务的成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济南海关自“属地报关、口岸验放”运行以来,吸引了济南辖区部分企业加盟。截至目前,济南海关已新增税源企业共计18家,占原纳税企业总数的30%,新增企业自今年5月份由口岸通关转为属地通关以来,已向济南海关纳税近1000万元。
据悉,该通关模式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其让企业的通关手续由原来遥远的口岸搬到了家门口办理,同时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从而为企业大大节约了成本。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说,使用新模式后,一票货物报关只需5分钟,是原来的1/20;一票报关单节省费用250元,全公司一年下来可节约30万-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