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随着厦门、金门段航道最后1座JX-11灯浮的抛设成功,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圆满完成厦金航道厦门段全部10座航标抛设并正式实施对厦金航道厦门段的航标管理工作。台湾金门港也于同日完成金门段全部10座航标的抛设。交通部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常富治和厦门市副市长在一片锣鼓齐鸣、船舶鸣笛的欢庆气氛中宣布厦金航道航标工程顺利竣工。来自厦门市政府、上海海事局、厦门市港务管理局、厦门市台办、厦门海关和厦门各航运界的代表近50名代表参加了在厦门港4号锚地以南JX11号航标附近水域举行的厦金航道航标工程竣工仪式。
按照中央确定的“一个中国、双向直航、互惠互利”的原则,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2001年1月2日,180名台商搭乘金门“太武号”客轮驶入厦门和平码头。由此拉开了两岸客运直航的序幕。
厦金直航自启动以来,旅客进出人数客运量年年大幅上升,据统计,2001年为2.1377万人次, 2004年厦金直航全年旅客人数已达40.6131万人次,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四年累计有64.13万人次。厦金货运直航自2002年2月开始以来,货运量也持续走高,2002年1.7万吨, 2004年已达43.99万吨,四年货运量达57.69万吨。除了客运和货运外,金门对福建居民开放上岛旅游的升温,厦门“海上观金门”游船的陡增,更是提高了厦金航线的含金量。
据了解,厦金航线虽已运行四年,但航运基础设施现状与厦金航线的重要性不相适应。厦金航线大部分航段是天然水域,航路上缺乏必要的助航设施,厦金航道厦门段小船航路北侧有连续浅滩和暗礁,极易造成船舶碰撞、搁浅事故。此外,该航线厦门航段贴近4号锚地,没有标识,船舶任意航行,会占用到锚地水域,也影响了厦门港港口使用和调度的效率。
厦金航线厦门航段航标的空白及由此带来的船舶航行安全问题,引起了厦门市政府和国家航标主管机构――交通部海事局的高度重视。鉴于厦金航线的特殊意义,为保障厦金航线客、货轮航行安全,不断促进厦金两地贸易发展和人员往来,交通部海事局投资近200万元用于厦金航线厦门航段的航标布设,配置高标准的航标设备,并专门为该水域制作航标专用图,方便船舶航行,发挥航海保障作用。
2004年底,经过协商,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与金门港务处就共同布设厦金航道航标达成一致意见,厦门航段和金门航段的航标,由双方各自负责设计与施工,两个航段航标自然衔接。
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多次征询航海部门的意见,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于2005年4月编制完成《厦金航道厦门航段航标配布方案》。6月底,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就已经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航标抛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浮筒的设计、购置、喷砂到油漆,再从航标灯器的调试、组装、运送到吊装上船的各个环节,都按明确的时间计划实施。7月12日,金厦航道厦门航段抛标工作启动。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中型航标工程船――海标101船乘载着4座绿色的右侧标,顺利完成4座航标的抛设任务。7月20日,第二批四座红色的左侧标也顺利抛设完毕,整个航标抛设运用GPS定位方法,采用镇海角灯塔GPS台站的差分GPS信号,定位精度在5米以内。在这些标志上都安装有LED灯和遥测遥控装置,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可通过处信息中心对其进行遥测遥控管理。7月24日,厦金航道厦门段通过了上海海事局组织的航标助航效能验收。
航标的从无到有,为厦金航线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标志着“有航线无航道”历史的结束。这不仅为厦金两地航运往来增添了一道安全的砝码,而且对促进两地人员和贸易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