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州海关统计,2005年上半年,福建省对台进出口22.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1.67%,其中进口18.65亿美元,增长0.55%,出口3.37亿美元,增长8.31%;累计对台贸易逆差15.28亿美元。6月份,福建省对台进出口3.88亿美元,下降2.13%,其中进口3.3亿美元,增长1.42%,出口0.58亿美元,下降18.44%。
一、2005年上半年福建省对台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加工贸易对台进出口11.16亿美元,增长8.65%,其中进口9.82亿美元,增长10.68%,出口1.34亿美元,下降4.17%,占闽台贸易总值的50.68%。一般贸易进出口7.28亿美元,下降8.49%,其中进口5.41亿美元,下降14.41%,出口1.87亿美元,增长14.47%。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1.89亿美元,下降5.06%,其中进口1.8亿美元,下降8.38%,出口0.09亿美元,增长2.7倍。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进口1.35亿美元,增长4.41%。
(二)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7.01亿美元,增长1.86%,其中进口14.77亿美元,增长1.19%,出口2.24亿美元,增长6.49%。国有企业进出口3.19亿美元,下降6.01%,其中进口2.61亿美元,下降8.28%,出口0.58亿美元,增长5.72%。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出口1.82亿美元,增长16.39%,其中进口1.27亿美元,增长15.03%,出口0.55亿美元,增长19.68%。
(三)主要商品进出口呈增长。主要进口液晶显示板、其他单片集成电路、乙二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价值分别为2.99亿美元、0.57亿美元、0.5亿美元、0.5亿美元,分别增长4.25%、43.17%、1倍、67.12%。主要出口神纸及类似用品和点火布线组,分别出口0.16亿美元、0.13亿美元,分别增长48.78%、1.4倍。
二、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推进闽台贸易发展
福建省拥有国家批准的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等贸易优势。2004年,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5年5月,国民党、亲民党先后访问大陆,两岸贸易得到升温,台湾水果由“马祖-马尾”直航抵达马尾港,闽台贸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此,福建省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进闽台贸易发展。
(一)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台的招商引资力度。台商投资的重点正从福建、广东渐向内地发展,除了长江三角区域投资快速增长外,华中、华北、东北、西部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的台商投资也出现较大增幅。福建虽然是祖国大陆最早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的省份之一,但在今后一段时期中,面对长江三角区域投资吸引力的抬升以及中西部地区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优势,福建省吸引台资的综合实力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二)密切关注台湾对大陆政策的变化,适时扩大两地经贸交往。农历春节过后,台湾官方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即日起台湾证券商可以申请直接到大陆投资证券公司,同时,拟开放大陆银行到台湾设立办事处。此外,台湾金管会与“央行”决定在两岸金融业务采取大幅度的开放措施,包括同意台商将大陆资金汇回台湾后,可以原封不动再汇出去,且这部分资金不受台商投资大陆不可超过净值40%的限制。对此,要积极研究台湾在经贸等方面对大陆的政策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开辟多种贸易渠道,鼓励企业扩大对台出口,增加适销出口货源,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也要多鼓励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到台湾投资,进而带动出口。
(三)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拓展两地农业合作。台湾农业属于较发达的农业,积累了相当的资本与技术,但由于岛内耕地面积少、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市场狭小,已逐渐失去竞争力。入世后,台湾的农业受到较大冲击,大量的农业资源需要释出,而大陆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福建与台湾农业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地理上的优势使福建与台湾农业交流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州和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经为两岸的农业合作起了个良好的先导作用,今后闽台农业合作以此为重点的同时,应注意推进台商农业投资由福建沿海向山区延伸,加大内陆山区农业利用台资的力度,不断挖掘山区农业优势;积极促进两地农业合作由引进农业良种逐步朝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服务、土地成片开发和整体配套服务方向发展,促进两岸农业经济深度互融,实现福建省农业生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