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展示口岸发展蓝图
经宁波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展示了宁波口岸今后五年的发展前景,其要点是:
一、建设目标:
坚持“港桥海联动”战略,围绕把宁波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目标,加快港口资源综合开发,提高港口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二、实施战略:
1.推进港口综合开发
继续把集装箱运输作为港口开发的重中之重,优化港口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港口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装箱码头建设,完成宁波港北仑四期、五期及大榭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到2010年全港集装箱处理能力超过1100万标箱。加快区域岸线资源整合,搬迁改造二期散杂货泊位。新建大榭原油码头第二个25万吨级泊位、LNG码头等项目,强化大宗散货的接卸换装系统。疏浚虾峙门国际航道,拓展港口锚地。推进集装箱陆域堆场建设。规划研究穿山南、梅山岛、象山港等岸线开发。
构筑多式联运体系。开展海铁联运,推进宁波铁路集装箱中转站建设,形成100万标箱/年以上的中转能力。开通内河集装箱运输,推进宁波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动发展,主动服务于长江沿线经济,力争把宁波港建设成为长江重要出海港和江海联运主要枢纽。
推进宁波与舟山港口一体化。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宁波与舟山的港口资源、基础设施等的“联建共享”。配合推进舟山连岛工程、金塘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研究六横岛-梅山岛联动开发规划和合作模式。
2.完善交通集疏运网络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 重点推进“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建设,努力实现以市区为中心的“213”高速交通圈。到2010年,公路网密度达到93.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
铁路 建成甬台温铁路宁波段项目,完成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争取建成宁波铁路环城线、大榭岛铁路支线等。
水路 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二、三期建设,全线达到四级航道标准。开工建设奉化江、剡江四级航道改造工程,完成杭甬运河余姚东港区、北仑王家洋海河联运港区工程,初步展现内河运输优势。
航空 扩建栎社机场,拓展国际航线,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积极推进江北庄桥机场迁建工作。力争到2010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37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0万吨。
3.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港口(航道)项目:(1)沿海港口建设项目: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宁波港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大榭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大榭奥里油乳化油码头及配套油库、宁波化工区码头、镇海港区19号泊位、青峙第二化工码头、宁波港北仑山多用途码头、穿山港煤码头、穿山油品码头、穿山内贸集装箱码头、穿山散杂货码头。(2)航道锚地建设项目:虾峙门航道疏浚工程、条帚门航道工程、象山港航道工程、石浦港区航道工程。(3)内河航运建设项目:杭甬运河宁波段二期工程、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余姚东港区、宁波城西港区、奉化方桥港区等。
三、提高港口管理现代化水平
提高口岸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大通关”工程,推进海关、海事、金融、检疫等部门的联合作业,提高通关速度,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拓展代理业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市场,大力发展理货、司法仲裁、卸载分装、船舶修理等相关服务业,拓展港口服务价值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高口岸运作效率。
发展港口国际物流。发挥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国际物流,建立国际性配送中心,更好地发挥连接国际国内的功能。全面推进“区港联动”,优先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等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推进港口信息化管理。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港口信息资源,完善和提升宁波电子口岸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港口装卸作业自动化、信息交换电子化、管理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