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从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获悉:11日中午12时30分许,一名“登陆”到厦门游玩的外籍船员凭借边检部门发给的船员“登陆指南”,终于有惊无险地找回了“家”---其服务的船舶。据了解,该外籍船员是公安部12项措施实施后,首位因发生语言交流障碍特殊情况,凭借边检部门发给的船员“登陆指南”返回外轮的船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0月11日上午,靠泊在厦门港某码头的一艘巴拿马籍外轮上的一名菲律宾籍船员独自一人登陆到厦门游玩,因是初次来厦门,该船员被厦门美丽的城市风光所吸引,逛着、逛着,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到了中午时间,当该船员“打的”欲返回船上,司机问他到哪里时,因语言不通,无法说出目的地。正当两人陷入无奈的“窘境”时,幸好,该外籍船员突然想起了“登陆”前,东渡站民警发给他一张船员“登陆指南”,于是,他赶紧把“登陆指南”拿出来给司机看,直到这时,司机才明白:原来这名乘客是一名外国船员,现在要返回其所服务的船舶。于是,司机根据船员“登陆指南”上注明的船舶停靠位置,径直将该外籍船员送到了其服务船舶靠泊码头的港区门口。当车子到达港区门口时,该外籍船员高兴地连说几个:“ok”。就这样,这名外籍船员凭借船员“登陆指南”,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家”---其服务的船舶。
据了解,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海港口岸边检机关自今年10月1日起,应向入境船员发放“登陆指南”,注明船舶停靠位置、出行路线、方式以及边检站的联系办法,方便船员登陆、购物、游览以及求助,为船员登陆提供便利。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提前精心制作了“登陆指南”,并于10月1日起开始向入境船员发放。边检民警告诉记者:由于10月1日起,边检机关开始向入境船员发放了“登陆指南”。今后,若船员,尤其是外籍船员发生醉酒、迷路、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顺利返回所服务船舶时,凭此“登陆指南”,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近年来,公安部逐渐放宽外国船员、台湾船员登陆和中国籍船员家属登外轮团聚的条件,对船员的管理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人性化。2005年公安部取消了外国和台湾船员登陆下地须在次日凌晨2时前返船的时间限制,规定船舶在港期间,外国船员持用《船员登陆证》、台湾船员持用《台湾船员登陆证》可随时登陆,在船舶靠泊港口所在城市活动,返船时间不限,但船舶离港前必须返船,大大方便了外国和台湾船员旅游、观光、购物、消费和住宿等活动。2007年9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中国籍船员家属登外轮团聚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在外轮上服务的中国籍船员与家人团聚的条件,规定从通知下发之日起,中国籍船员家属登外轮(含港、澳、台,以下同)与在外轮上服务的亲人团聚,该轮在我国境内港口间移泊时,中国籍船员家属可随其亲人所服务的船舶在我国境内港口间航行,船舶出境时离船即可。该规定既省去了船员家属换乘其它交通运输工作的时间和费用,也延长了船员与家属相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