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口岸办按照中央和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切实加大口岸协调工作的力度,广泛开展口岸“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加强口岸管理,确保了深圳各口岸的安全畅通。1至6月,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8967.2万人次,日均49.3万人次,同比增加0.15%;出入境交通工具701.2万辆(艘、架)次,同比减少8.2%。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808.1万标准箱,比去年同期下降20.64%;进出口货物共6448.0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6.6%;深圳机场出入境旅客5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国际空运货物2.7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4.6%。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1139.94亿美元,同比下降18.1%,其中:出口688.92亿美元,同比下降15.8%,进口451.02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经二线各检查站进入特区人员2.76亿人次,进入特区车辆8925万辆次。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深圳口岸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口岸“服务年”活动,努力提高口岸服务协调的整体水平。
我们按照市委开展“服务年”活动的要求,认真抓好口岸“三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在服务口岸查验单位方面,机关各处结合自身业务,分头对驻深各查验单位进行走访,加强与查验单位的沟通,充分了解查验单位的需求,切实为查验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进出口企业方面,加强与口岸相关企业的协调,为企业办实事。在深圳市口岸办和大铲湾公司及各口岸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大铲湾口岸对外开放于今年5月获得国家正式批准。前海湾保税物流园区和深圳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建设中与口岸相关的协调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在服务出入境旅客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为过关旅客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口岸通关环境。特别是积极协调口岸单位和各相关部门,就沙头角口岸延长通关时间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从
(二)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为指导,积极推进各项口岸改革和规划工作。
我们围绕加强深港合作这个中心,对如何改革口岸通关模式,特别是推行“单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务,如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口岸的规划中整合口岸资源、创新查验模式等课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制订了贯彻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同时,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前海湾保税港区建设和莲塘/香园围口岸前期规划等相关协调工作。在新口岸规划中,积极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和口岸查验方式的改革创新,探讨试行“一站式”联合办公的通关模式,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
(三)抓紧抓好各项口岸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
一是强力推进皇岗口岸和文锦渡口岸改造工程。目前,皇岗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市政道路部分已完成了工程量的75%,预计车港城出境大厅可在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完成了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审批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预计9月份可正式开工建设。同时,文锦渡口岸入境货检场地改造和皇岗口岸海关货检出境大门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获得发改局批复立项。二是继续完善两个新口岸的服务配套设施。抓紧深圳湾口岸综合服务楼及停车楼立项工作,妥善解决了深圳湾口岸公交接驳区监管维护及二期规划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福田口岸西广场交通接驳场地一期改造工程的相关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来,两个新口岸旅客和车辆的通关流量继续稳步增长,有效地缓解了老口岸的通关压力。三是着力推进一线口岸“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工程。罗湖、皇岗、文锦渡、沙头角4个老口岸“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工程得到了有效推进。目前罗湖、文锦渡口岸设计方案已评审通过,罗湖、文锦渡、沙头角口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已获发改局批复,皇岗口岸综合整治方案正在推进之中。四是抓好特区管理线和检查站的建设。协调配合我市交通道路规划建设,推动二线检查站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打造城门关口的良好形象。
(四)加快推进海空港口岸对外开放工作和新口岸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抓紧抓好海港口岸对外开放和相关协调工作。5月份,经过多方努力,国务院下文正式批准大铲湾口岸对外开放。在此之前,深圳市口岸办及时与深圳海事局等口岸单位协调,解决了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靠大铲湾港区和两个新建深水泊位投入生产性试运行的相关问题。抓好友联船厂搬迁 洲岛后的相关协调工作,在查验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反复协调各查验单位,使该厂按照“边施工边生产”的原则顺利完成了搬迁。二是加强深圳机场空港口岸建设的协调工作。积极与查验单位、机场公司协商研究相关问题,做好机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查验设施和场地等相关事项的协调和港深机场联络线预留工程口岸场地预留面积的协调工作。三是抓好二类口岸整合和西冲旅游口岸迁址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二类口岸整合处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就涉及到对我市保留运作的两个原二类口岸(蛇口装卸点和沙鱼涌装卸点)就近整合并入相邻的一类口岸的相关事项,提出了将蛇口装卸点和沙鱼涌装卸点分别就近并入相邻的蛇口口岸和盐田口岸的建议并上报省政府。
(五)以防控“甲流”为重点,加强口岸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口岸安全畅通。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口岸防控工作。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后,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与现场查验单位、经营企业的沟通,迅速完成了各口岸查验通道和查验台的增设,在皇岗、深圳湾、福田口岸等口岸旅检大厅增设多台红外线体温视频系统和12座移动式独立检验检疫工作间,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加大各口岸、检查站的清洁保洁力度,适时对口岸内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为旅客提供卫生、清洁的通关环境,减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口岸传播的机率。截止
(六)深入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口岸环境。
上半年,全市各口岸进一步完善了共建活动的机制,签订了《共建文明口岸公约》,并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加强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口岸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推动口岸各单位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和评比活动,深圳市口岸办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二、深圳口岸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协调推进口岸各项改革和规划工作。在认真学习《纲要》和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同时,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抓好《纲要》和《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一是要以莲塘/香园围等新口岸的规划和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口岸建设,并相应推进口岸查验方式改革;二是以深港空港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深港口岸的协作联动;三是以整合口岸信息资源为重点,打造高效的口岸综合服务平台。
(二)强力推进老口岸改造工程和新口岸配套设施的完善。皇岗口岸旅检场地改造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出境大厅装修和周边场地及道路的改造工程,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于9月底前开始临时查验场的施工;抓紧落实深圳湾口岸综合楼和停车楼的各项前期工作和福田口岸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老口岸“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工程的协调,整体推进老口岸的各项“穿衣戴帽”工程。
(三)继续抓好协调推进海空港口岸的建设和开放工作。跟踪落实好国家批准大铲湾港区正式对外开放后查验单位相关问题的协调工作;继续抓好机场T3航站楼建设和福永码头搬迁过程中有关口岸方面的后续事项,推进盐田港扩建、友联船厂搬迁及梅沙、南澳口岸恢复等海港口岸的协调工作;继续做好二类口岸的整合调整,积极配合规划部门做好莲塘口岸、龙华铁路口岸、机场连接线等新口岸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继续抓好口岸防控流感和公共安全工作。继续协调各口岸查验单位,保持口岸防控流感工作的力度。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时掌握口岸动态,加强口岸反恐怖和处置突发事件方案的演练,全力以赴抓好国庆期间的口岸安全工作。在重大节假日口岸客流高峰期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要加强与港方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口岸安全畅通。
(五)继续加大二线检查站建设的协调力度。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抓好交通建设项目涉及二线问题的规划和协调;协调抓好二线耕(工)作口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穿衣戴帽”工程的实施。结合落实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关于扩大特区范围等重大事项,及时掌握情况,主动跟进相关工作的协调。
(六)加强口岸管理,提高口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加强各口岸现场的综合管理,加强口岸物业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出入境旅客和口岸工作人员的安全。
(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加强对各口岸共建活动的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口岸完善共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按计划抓好各项共建活动的组织实施。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口岸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共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